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教案 课件 试题考试指导
中考阅读理解技巧点拨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黄? size=
时间:2009-01-20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纵观近几年来尤其是2008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阅读理解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获得英语中考高分的关键!了解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掌握解题技巧是提高中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命题特点

1. 文体多样,题材各异,偏重生活化

阅读文体包括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等;题材包括日常生活、传说、人物传记、社会文化、新闻、史地、科普、政治经济等。语言地道纯正,原汁原味,具有鲜明的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有较丰富的文化蕴涵,重视社会热点问题,追踪科技前沿,具有浓厚的时代及生活气息。

2. 坚持把阅读技能作为考查目标

中考阅读理解既考查考生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能力,又考查考生对文章寓意的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中叙述的具体事实的理解能力(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根据上下文对某些词义、句义的推断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及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3. 适当增加生词量,考查推断词义能力

要求考生必须根据上下文或整篇文章才能做出推断,检测考生利用构词法等知识及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进而在较高级的措辞中探察作者的隐含意思。

4. 试题考点设计合理,干扰项设置水平高

试题设计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避免违背生活常识和语段本意的偏题、怪题;题干简洁明晰,既避免长句、难句,又避免生硬的套语;选项表意清楚,逻辑合理,答案唯一,避免模棱两可的选项设计。

5.设题的难度普遍加大

原来经常出现的正误判断题越来越少,选择题则由过去设计的五个W(即what, when, where, why, who)的浅层次理解过渡到找出文章中的主旨,推理判断和理解深层次含义。主要考查:1)掌握所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和说明主旨大意的具体事实与细节;2)不仅理解阅读材料的字面意思,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意;3)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段落的含义,并能依据文章整篇的脉络进行推理与判断。

6. 体现当代英语特点, “深层”处理得当

阅读语段体现出当代英语的特点:用词浅显简练,生动活泼,语句富于变化,避免冗长沉重。常用词的深层或引申意义处理得当。

总之,各地在命题中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定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难度稳中求升。测试点的语言层次及问题的设置继续向语篇深层转移,适当平衡了语言能力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反映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充分体现中考的最新命题趋向。

解题技巧

在了解近年中考阅读理解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同学们还要掌握阅读理解题的一些解题技巧。阅读短文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速读、细读和复读的三步法找到最佳答案。

1.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明确提问指向。弄清问题是针对一句话还是一段话设计的,还是要求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给文章确定标题,判断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提问指向,确定不同的阅读范围,提取信息或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其次,要分清问题是表层信息题还是深层理解题。表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深层理解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推理。

最后,猜读理解题干及选项包含的信息。注意题干的主语、疑问词及重要的谓语,留意问句中的五个W(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整合、甄别、分析、对比,筛选、提炼,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的方法,能加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节省宝贵的时间。这种方法适于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选择恰当标题及排列事件发生的顺序等问题,特别适用于图形、表格类题材。

2.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和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中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3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寻找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间、空间顺序,掌握情节、人物、观点,从而了解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题。在平时阅读时,可为自己限定时间。养成习惯之后,对时间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控好。

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而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

作者为文,有脉可循。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议论文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如:that is to say, above all, especially, mainly等,从而理顺文章的思路与脉络。

3. 详读细节,掌握细节内容

详读应为细品,不可一晃而过。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划出来。如:每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之后数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经过这样处理,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清楚无误了。

4.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推断),suggest(提出、暗示),indicate(表明)等。

5. 猜词悟义,扫除阅读障碍。

阅读理解常考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上下文的理解等知识来推断词义。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构词知识法:Tom disagreed with the captain about this. 前缀dis-表示否定,据此disagree 意为“不同意”。

2)定义法:A century is a hundred years. a hundred years 解释了century的意思是“百年”或“世纪”。

3)同位法:Bananas, oranges, 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 coconuts 是生词,我们可以从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它的大致意思。不难看出coconuts和bananas及oranges 是同位关系,同属fruit 一类,因此它是一种水果。

4)因果关系法:The little girl was the only grandchild in the family. She was the apple of her grandparent’s eye. 可以得知这个女孩是家中唯一的孙女,因而是祖父母的“掌上明珠”。

5)同义或反义法:He had been getting better, but during the night his condition deteriorated. 句中but提示我们deteriorated 多半是get better的反义,因此可以大致确定它的意思是“恶化”。

6)上下文信息法: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The market is good now, don’t miss the chance.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的字面意思是“趁天气好赶快晒草”,通过下文所给的信息,现在的销路好,不要错过机会,可以得知它比喻的是“抓住时机”。

6. 巧用排除法答题,注意检验答案。

排除以下选项:1)与文中陈述的事实相反的选项;2)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的内容的选项;3)与全文内容或句子意义不沾边的选项;4)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5)表示间接或次要因素的选项。

在速读、细读和复读中,复读检查尤为重要,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复查,通过复读来审视、推敲答案,发现错误、遗漏,及时补充,以确保选取项无漏、无疑、无误,提高答题准确率。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