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
历史进程中的翻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三届《外国语》翻译研究高层论坛在沪举行 央广网上海5月4日消息(记者吴善阳)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与外语学院联合承办了“历史进程中的翻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三届《外国语》翻译研究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主办,邀请到了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许钧,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克非,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所所长廖七一,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王东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开,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辉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蓝红军,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宋莉华,东南大学教授、翻译研究所所长高圣兵,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校科研处处长屈文生教授。华政副校长张明军教授致欢迎辞,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致辞。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余素青教授,副院长伍巧芳教授以及党委副书记王文胜等参加论坛。 屈文生教授主持会议时指出,恰逢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翻译对一百多年以前的新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论坛讨论,回溯历史,可以对翻译学科的发展起到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明军教授首先介绍了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和外语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上所取得的成绩。他从五四运动的特殊纪念意义角度出发,认为翻译具有工具、思想和社会三大价值。希望翻译学科和与会的专家学者继续高举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继续贡献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束定芳教授指出,五四运动是近代我国翻译高潮之一,今天我们透过五四运动来研究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与人类进步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化与拔高翻译学研究。束定芳教授表示,希望本次论坛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启迪中国翻译的发展。 本次论坛共有由三场嘉宾发言,谢天振教授主持第一场“五四运动、翻译与现代性”的讨论。许钧教授围绕“五四运动前后的翻译与语言问题”展开论述,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涉及语言、文学、文化与思想各个层面的革命运动,并结合五四运动前后的翻译活动,从翻译的动机、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者的语用策略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翻译与白话文运动的关系和影响。王克非教授的演讲题目取自鲁迅先生的 “注重翻译,以作借镜”。演讲围绕思想、文学、语言三个角度评述了翻译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和伟大功绩。廖七一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青年〉与现代翻译规范》。廖七一教授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翻译规范的问题,如规范形成的社会历史语境、形成的方式与过程、规范影响、传播的渠道等等,并介绍了廖七一教授关于翻译规范与五四运动、《新青年》之间的关系。《新青年》对翻译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翻译规范的贡献,绝不亚于其他翻译期刊或以翻译为主的刊物。王东风教授则围绕五四以降中国百年西诗汉译的诗学谱系研究,从诗学和谱系学两个方面考察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百年西诗汉译的历史。希望诗学翻译在微观和宏观上都进行客观和理论上的诗学评价,避免趋向唐德刚教授所说的“东施效颦”。 第二场“五四运动、翻译史与社会思想变迁”由王克非教授主持。谢天振教授首先介绍了家藏的圣约翰大学图书馆旧书胡适的《尝试集》,从这本藏书展开了他对重写翻译史的思路。他提出,翻译史不仅是翻译的历史,这样的翻译史无法反映出翻译的本质及其特点,由于翻译跨语言、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家、跨学科等特征,因而对翻译史的梳理和描述也须具备上述特征,而非局限在某一语言、文化,固守于某一民族、国家或学科,因而要关注翻译在译入语语境中的接受、传播和影响,引入不同学科的视角以审视翻译。王建开教授从文学翻译作为西方观念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媒介角度出发,以文学翻译的作用提出问题,自传统视角提出全新的观点,全面论述了文学翻译的作用。 第三场“五四时期的中西交流”由王东风教授主持。蓝红军教授自五四运动后中国翻译思想自传统向现代转型出发,从民族国家角度思考翻译之用,指出探讨五四运动在中国翻译思想史上的意义,不仅是为“回到历史的现场”,更在于认识、继承五四精神,自翻译的角度回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回应人类文明发展所提出的时代问题。宋莉华教授围绕近代来华传教士汉译小说展开讨论。高圣兵教授从翻译思想的文史考证出发,结合翻译史及翻译思想研究的既有成果,简要概述了其自身关于翻译思想研究的设想,将翻译“理论家/思想家”看作一般翻译研究中的“译者/翻译家”的“隐喻式”,构建以思想家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文本作为客体,社会文化作为实践语境,通过文史考证,对翻译思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研究。屈文生教授以五四运动时期的法律外译为中心,概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简要论述五四时期法律外译的动因,指出近代中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的法律外译工程,与文学汉译本质无异,均具有反帝反封建意义,外译法律文本的动机不再是富含政治因素的废除治外法权,而是为了增进外国人对中国法律的了解,促进比较法研究的展开。 关键词:翻译研究 文化传播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