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社会热点 > 正文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译心”战“疫”
从3月3日晚10点接到省委宣传部的任务后,广外党委宣传部负责人立即组织、沟通,第一时间与翻译学院、东语学院负责人联系,并在过程中及时跟进、协调;翻译学院、东语学院领导也积极响应,立即组织专业教师展开翻译工作,共同保证此项工作快速、高质量地完成。 李明在采访中表示,他在3月3日晚10点接到任务后当即着手翻译,于3月4日凌晨四点完成全部翻译任务。对于海报英译文,李明本着极为严谨的态度,查阅了包括搭配词典在内的众多资料,先后请曾长期在英国利兹大学执教的叶步青先生和广外翻译学院院长李瑞林过目,并根据反馈意见润色修改,反复斟酌。李明向记者解释道,“翻译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译者需不断思考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力求做到‘信达雅’。”李明具体举例解释道:“比如‘不接触’直译成英语是‘don't contact’,但这样不符合英语的语用表达。如选择动词‘avoid’与之搭配表达为‘避免接触’,但意思仍然是模糊的,不能表达出汉语中‘在疫情期间,不要有身体的接触’的意思。因此,最终确定表达成的‘avoid physical contact’才真正是原文的意思所在。”李明再举例道:“在翻译汉语警示语‘用公筷 打包走’时,反复考虑了语境和前言后语的联系。因为这里的‘打包’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为环保,将剩下的食物打包’而是疫情的特殊时期的‘不聚集,打包食’。因此,综合考虑到特殊时期的‘打包’动作的被动语态,最终译为‘Have your meal packed and take it away’。” 李明表示,本次警示语英译,虽然文字不多,但要表达到位,需要字斟句酌、思虑再三,以充分再现原文信息、简洁明了、清晰易懂、符合英语搭配和英语思维方式,经过润色后的最终英译文版本在3月7日凌晨三点提交给省委宣传部。 易超在采访中向记者坦言,因任务紧急,她在3月3日晚接到任务后立即着手翻译,于3月4日凌晨翻译完成,为更好地符合韩语的搭配和思维方式,易超和裴允卿反复校对,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核实润色,以求精准、生动地做好警示语的翻译工作。易超举例解释说,比如“不聊天,不接触”这句表达,两个“不”字就译成了不同的表达,韩语的表达会更加含蓄一点,再把韩语直译回汉语的话,就传达了“克制聊天,避免接触”的意思。再比如:“打包带走,同样美味”这句,开始时,易超将“美味”直译成韩语对应表达,但是在修改润色时裴允卿将美味改成了韩语的“还不错”这个表达,更适应了韩语表达的含蓄性。 易超表示,本次翻译的警示语虽文字不多,但是要想翻译得有创意,并且符合韩语的表达习惯需要下大功夫。她希望可以通过警示语海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更好地宣传防疫抗疫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采访中,李善表示,她所做的这项工作需要先将中文广播稿翻译为韩文,再为韩文广播稿录音。接到任务后,她立即着手翻译与录制。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准确传达,还有情感部分的转化。因文化语境和表达习惯的不同,译者不仅仅要确保中文原义的完整表达,还要照顾听者的情绪和感受。李善举例解释道:“比如在中文的文本中,会有“必须”“需要”等带有要求性的字眼,为了让听众更容易接受,我在翻译时,更注重在这些信息的前后做铺垫,类似中文“温馨提示”等的涵义,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对于李善来说,录音也是一大挑战,花了两天用电脑录制并用录音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一天,李善花了4-5小时,前后录了几十遍,反复听,反复琢磨并不断进行调整。但是因为家住在山脚下,鸟叫等杂音较多,很难处理。面对问题,李善想办法解决,她笑着对记者坦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版是在地下停车场录制的,没有太多背景杂音,后期把呼吸声消去后,效果还比较满意。”
关键词:防疫宣传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