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
外语类专业:站在新起点扬帆起航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日前正式发布。据了解,《指南》是继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之后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历经七年研制,汇聚专家学者智慧,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外语类专业教指委)的引领和推动下,在全国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制定而成。 《指南》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英语类三个专业(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教学指南,下册包括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日语、非通用语等六个专业,各专业教学指南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均包含概述、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学分与学位、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管理、术语与释义、核心课程描述。 为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举旗定向 据了解,教育部于2018年1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以下简称《国标》)是我国外语教育历史上由教育部颁布的第一个覆盖外语类各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如果说《国标》为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准入、建设和评估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那么《指南》就是对《国标》的贯彻落实,将为各专业创新发展提供行动路线和解决方案。”高校外语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指出,“《国标》旨在实现‘政府以标准来管理、高校以标准来办学,社会以标准来监督,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建设、加强监管’的要求。外指委希望通过《指南》引导全国高校外语言文学类专业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抓手,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这部《指南》凝聚了外语界无数专家学者的心血。据了解,2013年4月1日,2013-2017年高校外语类专业教指委成立,由此启动了《国标》和《指南》的同步研制工作。在外指委秘书处协调下,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英语分指委)率先,其他各种分指委跟进,全体外指委委员积极参与,全国外语界资深专家出谋划策,经过无数次咨询、调查、研讨,以及文本修改和打磨,最终形成《国标》定稿并提交教育部高教司审核。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国标》。同年11月1日,2018-2022年高校外语类专业教指委成立,新一届外指委及时启动了外语类各专业在《国标》框架下对《指南》的进一步完善和定稿工作,经过整整一年努力,各分指委完成了《指南》的定稿工作。2020年4月25日,《指南》正式发布。 孙有中表示,《指南》的出版意义重大,将为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及人才培养举旗定向,指引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外语学科内涵与专业定位,探索外语类专业建设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一流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在《国标》和《指南》的研制过程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均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外研社在参与《指南》研制与出版的过程中,及时把握了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与发展方向,加强了我们对外语教育的最新理解,提高了我们的出版水平。”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说。 破解英语教育发展困境 外语类专业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82.4%的本科高校开设外语类本科专业,其中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有近千所。 据英语分指委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介绍,早在《国标》研制之初,他和英语分指委主任委员(2013-2017年)、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仲伟合就发现,英语类专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但千篇一律的专业设置和单一的培养模式给专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他们看来,英语类专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懂英语、具备一定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毕业生“产能严重过剩”,就业率持续走低;二是国家战略急需的“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端人才缺口较大;三是英语类专业点地区分布不均衡,高度集中在发达地区,毕业生下基层的意愿不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当下英语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危机。要破解这一困境,唯有强化质量意识,大力推进英语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国标》颁布实施以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必须以《国标》为基本依据,科学、规范、有效地推进专业建设。 在《国标》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强调,推动《国标》应用,要“让教指委用起来”,“让高校动起来”,“与‘三个一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18年底,按照“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标准为先、使用为要”的工作方针,英语分指委启动了《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论证和编写工作。“研制《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初衷就是要在《国际》指导下,为全国英语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专业改革和推进课堂革命提供依据。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英语教育体系,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蒋洪新说。 蒋洪新指出,除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外,《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还坚持了笃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理念。“制定发布《指南》既是时代之需也是我们的职责。英语分指委将充分发挥咨询团、指导团、推动团作用,持续组织专家力量,围绕《指南》展开内涵解读和专题培训,引导各高校建构特色鲜明的外语人才培养体系。”蒋洪新强调。 鼓励高校分类卓越、特色发展 鼓励分类卓越、特色发展是《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基本原则之一。据了解,《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以《国标》为基准,确立了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三个英语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描述了专业核心课程,鼓励各高校依据分类指导、内涵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坚持办学传统,彰显办学特色。 “课程是培养专业能力、核心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渠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一大亮点是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描述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凝练的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蒋洪新表示,在《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研制过程中,英语分指委对近些年实施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以来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专业课程角度明确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核心课程描述不仅为高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提供了指南,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依据,还为今后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参照。 记者在《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上看到,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教学指南分别对各自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描述,还提供了师范类、财经类等若干特色方向选修模块,为各校开设特色选修课程提供参考。 “‘核心课程描述’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课程描述改变了传统以语言技能为驱动的理念,强调将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英语分指委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曾艳钰介绍说,“比如,‘综合英语’的教学内容明确提出充分体现‘综合’特色,融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知识于一体,通过语言交际任务促进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整体系统性,通过文学与文化知识教学凸显学科的人文特色,用经典题材透视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用热门话题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这种描述强调以语篇内容为驱动,对传统技能性课程进行内容改造,更符合当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据了解,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在《国标》规定的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文化概要”课程,以增强英语专业师生的中国文化意识。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首次设置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提供了数门可供高校参考设置的中国文化课程,比如中外文化比较、中国思想经典导读、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专题、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专题等。 “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当前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国标》和《指南》的原则与规定,聚精会神抓教师发展,聚精会神抓课堂革命,聚精会神抓专业升级,全心全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孙有中说。 关键词:外语教育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