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论文 > 正文
《外语教学》精选 | 蒋洪新、杨安:“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外语教育改革
作者:21ST    来源:21世纪英语传媒    日期: 2020-06-19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直面时代之问,把握世界大势,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倡议的提出,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与支持,书写出大国外交的壮美华章,开启了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

从外语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语言在不同文明对话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激发起社会各方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

当今时代,国家外语能力(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apacity)已成为一国参与全球事务的大国重器和关键引擎。只有认识和掌握更多沟通语言,开展不同民族、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才能真正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 2017)。

外语教育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点近 3000 个,能够教授的外语有 101 种,基本开齐了 176 个与我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了结构偏异、质量不均等问题,给外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

一方面,不少学校一拥而上开设英语等通用语种,教师往往采用单科型教学模式,致使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在就业市场中受到学成归国留学生和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非外语专业学生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合作从经贸向文化等领域深化,对外语教育和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尽管近年来各大高校在“外语+”“外语+外语”“外语+专业”等人才培养上推行了各种有力举措,但外语教育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与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外语教育大国相比差距较大,“一带一路”倡议亟需的“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和非通用语种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

从外语教育面临的外部挑战看,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产出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的蓝图逐步成为现实。

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机器翻译在强大的语料库、术语库支持下,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在一般交流场合的翻译需要,并可以有效辅助高端翻译人员提高翻译效率。

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下的外语教育非但没有失去意义,反而为人才的培养开拓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外语学科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翻转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等优势,在扎实开展语言教育的基础上,回归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语言,还具备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为当前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路径指引,更呼唤着外语教育在时代发展中发挥更广、更深层次的价值。外语教育工作者要推进学科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携手推动外语教育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习近平 2019: 3)。

外语教育发展路径

一是要科学设置外语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学科专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同时也受到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将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党的历史任务写入报告,从全局和长远着眼,“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习近平 2018) 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教育的时代重任。

作为围绕中央、服务大局的战略工程,外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跳出自身局限,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期盼同频共振,具备跨语种、跨国别、跨文化、跨学科的全局视野。

在学科建设上,要坚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原则,以“双一流”“新文科”建设为契机,鼓励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打破壁垒、交叉融合,推动外语院校与综合型大学、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学科资源配置体系,完善外语学科发展的结构与内涵。

在语种布局上,要将我国的语言战略同沿线国家的语言战略相结合,在巩固英语等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扩展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外语学科种类,建立起高质量、多样化、菜单式的语言教学体系。

在研究方向上,重点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向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双边与多边合作,使微观细致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有机结合,为资政咨商、防范风险、启民育人等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国内学术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二是要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当今,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 多个民族、6000 多种语言,共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 笔记君 2019) 。

多元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练运用外语、精通中外谈判和沟通的国际化人才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建设亟需的熟练掌握外语的各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尤为稀缺。

为此,外语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指针,在语种设置、翻译服务、特殊领域的外语需求等方面做出统筹规划和长久谋划( 李宇明 2017) ,强化“外语+外语”“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聚焦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以市场实际需求加速人才培养路径的改革创新。

要对照《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精心打造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译) 和专业知识( 文学、语言学、文化等) 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尝试开设语言应用同国际关系、金融贸易、现代物流、土木工程、能源开发等领域相结合的“一带一路+”系列课程,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和复合融通能力。

要深入挖掘沿线国家和地区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助力语言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型,鼓励学生通过主辅修、第二学位、经典阅读、联合培养、行业实践、海外中长期研修等途径,习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没有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新模式为传统的外语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动能。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技术的融合运用,显著提升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为构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合作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站在时代的节点上,外语教育要强化理念更新,让互联网思维根植到外语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做好智慧教室、校园等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要增设智能翻译等应用类课程,助推教师角色由“单纯讲授知识”向“提升学生素养、帮助学生成长”转变,培育起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教育新生态。

要实现模式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解决个性化教育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借助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慕课资源,利用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做好 SPOC 课程设计,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努力营造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相结合的智能化教学环境。

要推进体系重构,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集成、分析和共享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课程等信息数据,形成规范统一、安全互联的外语教育数据开放体系。

内容来源:《外语教学》2020年01期。本文有删减。作者:蒋洪新,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安,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外语教育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