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第五届英语现当代文学高层论坛”举行
作者:21ST    来源: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    日期: 2021-01-18
1月6日,“第五届英语现当代文学高层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外国语文研究》编辑部承办,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位知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400多名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何卫华教授主持,论坛发起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在开幕式中致辞。罗教授介绍了本论坛的缘起与发展历程,并表示本届论坛在大疫情、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召开,一定能够更加凸显时代特征和学术自由。他向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并祝愿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聂珍钊教授作了题为“科技与人文学术研究革命”的报告,就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这一话题进行了细致梳理。聂教授从文学理论科学化、以科学观重构文学理论为出发点,指出长期以来科技在人文学科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强调人文学科跨学科研究必要性的同时,聂教授以作者的危机、文学的危机为切入点,认为“一种新的体现科学技术或科学技术主导的文学就要出现”。 

上海外国语大学査明建教授作了题为“如何深化中英文学关系研究?:世界性因素的视角”的发言。查教授综合分析了国内文学关系研究的现状,并指出了当下研究的不足之处。查教授认为对文学相关研究不应局限于作家、作品在某一国的译介和接受,而应当与其在其他国家的传播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全面的理论视野,从而建立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作了题为“科技变革与外国文学研究”的发言。以科技人文“融通赤字”问题为切入点,彭教授揭示了当下科研面对的挑战,并以量子思维对人类认知产生的巨大影响为例,阐释了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和世界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从而倡导建立一种跨学科渗透、学科交叉的发展模式。在发言最后,彭教授以文学研究为落脚点,细致分析了科技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实践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陶家俊教授作了题为“文化全球化视野中I. A. 理查兹的跨文化异位认同研究”的发言。陶教授从文化全球化内在的他异性、跨文化关联性以及对应的反本体的跨文化异位认同模式出发,分析了理查兹立足剑桥大学文化本体空间与中国的同位中的异位认同以及对中国传统儒学内圣道统和经世理性精神的汲取、理查兹的跨文化矛盾心理以及对异位中的跨文化异位认同的重构。

 清华大学外文系生安锋教授作了题为“‘后理论’语境下的中国文论话语走向”的发言。生教授从当下中国“后理论时代”的现实语境出发,阐发了当下理论遭遇的危机以及中国理论建设的主体性问题,呼吁理论研究回归中国语境,积极建设立足于中国现实的理论话语,以中国的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为核心思考对象,注重理论的实践性、文学性、意识形态性、后人文性。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方幸福教授以“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非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共同体梦想”为题,着重考察了洛林·汉斯贝里的戏剧《阳光下的葡萄干》,细致分析了作品中共同发展的性别共同体、种族融合的政治共同体、多元共融的文化共同体等三种共同体表现形式。方教授从该作在当前语境下的人文价值出发,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一带一路”思想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松林教授以“移动性与现当代英美诗歌的瘟疫书写”为题,将促使疾病和瘟疫流行,与地理、身体、情感、地缘政治等诸多问题密切关联的“移动性”母题引入文学研究场域。王教授认为,“移动性”这一概念对研究世界文学的生成与传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研究文学作品的瘟疫书写具有重要启示。王教授以艾略特、德鲁戈斯等诗人的作品为出发点,兼论桑塔格、伍尔夫等作家对疾病的相关论述,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疾病隐喻与移动性间的密切联系,阐述了文学(尤其是诗歌)在人类遭遇困境时的重要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尚必武教授作了题为“叙事何以批评?”的报告。报告中,尚教授首先质疑了当下占据主流地位的阅读策略,认为文本细读往往导致读者忽视存在于文本表面的意义。尚教授其后细致辨析了“叙事诗学”与“叙事阐释”之间的差异,“叙事转向”的“转向叙事”与“叙事学转向”维度,并提出以布鲁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重构叙事批评以期更好发掘文本的意义。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吴笛教授以“劳伦斯《鸟·兽·花》中的生态意识”为题,以《鸟·兽·花》中的数首诗歌为实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详述了劳伦斯在这部诗集中试图寻求的人与自然的“血性联系”,揭示了劳伦斯的“人类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态意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曹莉教授作了题为“《细察》:一场道德与文化运动改革的核心”的报告。曹教授以利维斯创办的《细察》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了利维斯的思想主张、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内容。曹教授认为利维斯将英国文学及其批评建设成为了一门具备独特价值的学科,并使文学批评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著书立说而被赋予了重要的伦理责任。曹教授进一步指出,利维斯的事迹对于中国当下进行的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张剑教授以“乾隆诗歌《三清茶》在英国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为题,详述了本诗在英国的译介、传播,并以该诗为切入点,梳理了英国的讽刺诗传统。通过对史料的挖掘与解读,张教授指出,在讽刺诗人的笔下,乾隆皇帝作为“域外眼光”的代表和理想君主的形象被凸显,相比之下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则被刻画为刻薄的君主,这一现象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英国文人针砭英国时弊的传统。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陈西军教授以“精神自传及其演变”为题,首先点明了精神自传与自传这两种貌似神离的文类之间的矛盾之处,精神自传研究的价值所在。陈教授指出,“经验”包含人主动性活动和兼备主动性、被动性的过程性活动两个维度。主动经验基于人的感觉,被动经验基于上帝的恩典,由此经验具有双重性。通过对历史上不同教派精神自传的梳理,陈教授认为,主动经验的增加和被动经验的减少推动了精神自传向小说的转变。

在论坛最后,何卫华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以“与未来对话”、“与经典对话”和“与世界对话”为视角,何卫华教授对本次十二位专家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评论和回应,何教授同时还强调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对各位与会专家和师生表示了感谢。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罗良功教授、张强教授、朱卫红教授、刘芳副教授分别主持了各个部分的发言,并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现当代英语文学高层论坛”是有我院英语文学研究中心发起的一个中型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对现当代英语文学研究的基础问题和热点问题给予时代关切和及时回应,至今已在武汉、济南等地举办5届全国性或国际性论坛。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21世纪英语传媒”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现当代英语文学 高层论坛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