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论文 > 正文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征稿启事
作者:21ST    来源: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期: 2021-01-25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旨在为译界的学者们提供一个展示亚太地区翻译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亚太地区翻译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学者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推动该地区翻译研究的发展和以翻译为媒介的文化输出,展示亚太地区翻译研究领域最新的重要成果,涵盖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如文学、语言学、历史、艺术、媒体与传播学、文化研究、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力图从跨学科的角度呈现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的真实概貌,并最终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创办于2015年,一年两期,全国发行。目前已发行九辑,所有刊发论文都已被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欢迎投稿,或者您也可以推荐相关稿件给我们,我们将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文章一经录用,我们将选择最近的一期为您发表。

稿件形式
研究论文、综述报告等

投稿要求
1.接受中文或英文稿件,均需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不多于五个),个人简介(150 字以内),科研项目信息;
2.稿件需题文相符,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3.未曾在国内外期刊以及会议上发表;
4.论文采用Word 格式,来稿字数以8000~10000 字为宜,特别优秀的稿件也可适当减少或增加字数。

投稿邮箱 
fanyi_yanjiu@163.com(邮件统一命名格式:作者+文章标题)

稿件编排顺序及要求
1.论文题目(中文,3号黑体加粗居中,可以分成1-2行;段后空一行);
2.作者姓名(中文,4号仿宋体居中,段后空0.5行;作者为两人以上者,以逗号分隔);
3.中文摘要(300字以内,摘取论文的主要观点或创新点,客观反映论文主要内容;“摘要”二字用小4号黑体,摘要内容用小4号宋体,段后空一行);
4.中文关键词(3-5个,集中体现论文主题的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用小4号黑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5.作者中文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位、单位、职称或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上述各部分内容用小4号宋体,并用逗号分开);
6.英译文字(按上述第1-5项内容顺序,提供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的英译;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大小遵照上述中文相应位置上的要求);
7.正文内容(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数据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用小4号宋体,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一级标题(顶格),4号黑体,段前段后一行
二级标题(顶格),5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三级标题(顶格),5号楷体,段前段后0.5行
8.图(距正文段后0.5行,图题位于图下方;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9.表(距正文段前0.5行,表题位于表上方;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 NewRoman,加粗);
10.正文中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标示为①,②,③,……(“注释”二字用小4号黑体,其他内容用6号宋体);
11.在论文最后另起一页,提供包括作者详细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
另:如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详细注明“项目级别”“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等信息,并置于正文首页下方,用小5号宋体。
12.文内引用文献和文末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a.文内夹注的文献信息放在括号内,作者姓名(外文只注作者姓)与年份之间空一格,不加逗号,如(Lefevere 1984: 92)。三个作者的,第一次出现全部列出,第二次则用“et a1.”,如(Kember et al. 2000);三个以上作者的,全部用“et a1.”,如(Caselli et a1. 1995);中文作者用“等”。如果夹注内容相同,相邻的随后的夹注可简略表述:英文文献使用“ibid.”,中文文献使用“同上”;如页码有变可标出,如(同上: 121)。
b.文末参考文献部分不要包含文中没有提及的文献,但凡是提及的文献必须全部列出;
c.参考文献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
d.文献类型的字母标识:
[M]为专著,[C]为论文集,[N]为报刊文章,[J]为期刊文章,[P]为未出版之会议论文,[D]为未出版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需注明学校),[R]为报告,[CD]为光盘。网上下载的电子文献信息为[J/OL]、[EB/OL]、[M/OL]等,后面需注明下载日期。中文文献以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为序,外文文献以作者姓氏的字母为序,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以出版年份为序。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篇目以小写的“a, b, c”加以区分并注意与夹注相统一,如(李达 1921a),(李达 1921b)。书名、期刊名及报刊名首字母大写,用斜体;英文文章名除首字母及专用名词大写外一律小写;博士论文标题首字母大写。期刊文章、论文集中的文章或析出文献,要求在参考文献中注明文章所在期刊、论文集或专著等的起止页码。
e.参考文献样例:

专著
唐春元. 2003. 毛泽东与李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Pym, A. 1998.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Hokenson, J. W. & M. Munson. 2007. The Bilingual Text: History and Theory of Literary Self-Translation[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期刊文章
黄勇. 2014. 如何在西方哲学语境中做中国哲学: 以儒学研究为例[J]. 陈乔见 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13-25.
Frisina, W. G. 2016. Thinking through Hall and Ames: On the art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J].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4: 563-574.

论文集、专著或译著中析出的文章
李达、钱铁如. 1929. 译者的话[A] // 杉山荣. 社会科学概论[M]. 李达、钱铁如 译. 上海: 昆仑书店: 1-2.
Schleiermacher, F. 2012.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A] // Ed. L. Venuti. The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 Abington: Routledge: 43-63.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泽民.1921. 看了郭泰的《唯物史观解说》以后[N].国民日报. 1921-07-01.
Lohr, S. 1998. Now playing: Babes in cyberspace[N]. New York Times. 1998-04-03.

译著或译文
河上肇. 193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M]. 李达译. 上海: 昆仑书店.
金介甫.2006. 中国文学的英译本出版情况述评[J].查明建译. 当代作家评论(3): 67-76.
Bakhtin, M. M. 1981.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M]. Ed. M. Holquist. Trans. C. Emerson & M. Holquist. Austin / Londo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顾曰国. 2003.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EB/OL]. http://www.cass.net.cn/file/200303 045663.html. [2010-02-27].
Prince, A. & P. Smolensky. 1993. 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EB/ OL]. http://roa.rutgers.edu/files/537/0802-PRINCE-0-0.PDF. [2010-07-25].

博(硕)士论文
熊辉. 2007.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 成都: 四川大学.
Scheiner, C. 2000.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 in Self-Translation: Samuel Bekett and Vladimir Nabokov as doubled novelists[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21世纪英语传媒”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