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论文 > 正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作者:21ST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日期: 2021-03-09
英汉致使结构的对比分析:基于分布式形态学视角

杭州师范大学  杨大然

关键词:分布式形态学、致使结构、迟后填音、形态-句法接口

提要:本文以分布式形态学为理论视角,基于其中的“单引擎说”和“迟后填音”思想,对英汉语在致使结构上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差异提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英汉语的运算系统中均不存在先于句法的词库内部生成操作,致使性完结类事件在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的句法表征,两者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差异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狭义句法内功能语素“致使”(CAUSE)的特征强弱和句法后语音式(PF)层面功能语素“路径”(PATH)在词项插入上的“外化差异”。本文据此解释了英汉语在单语素动词独立表达致使上的不对称性以及两种语言在动结结构上呈现的分离式与黏合式的形态差异。
 
英语主从复合句简略构式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钟书能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杨立汝

关键词:经济原则、认知识解、焦点-背景、自主/依存联结、意向性、语法构式

提要:本文从认知识解、自主/依存联结及构式语法的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究英语主从复合句简略结构的认知建构机制,发现英语主从复合句原型结构和与其相应的简略结构是两个具有不同语义的语法构式。认知主体在利己意向性驱动下使简略结构经历了从背景到焦点的识解转变;虽然简略结构减少了外在的语言形式,但它攫取了听者/读者更多的注意力及认知努力,反而转变成为有标记的语言结构。
 
论话语视点的“视点”

重庆三峡学院 唐淑华

关键词:视点、选取、制约、因素

提要:视点是修辞学和文学批评领域的常见术语,也是语篇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在van Dijk(1977)、Fowler(1996)以及熊沐清(2001)等人视点研究的基础上对句子层面的视点进行考察,认为视点不只是人们观察事物所选取的角度,它与人的心理、认知密切相关,人们选择某种视点而不是其他视点,其深层原因在于受到涵盖人们价值观、信仰体系以及对具体对象态度的观念视点的影响。句中观念视点以知觉视点、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为载体,牢牢制约着它们的选择。分析观念视点对其他三种视点选取的内在制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揭开视点选取的神秘面纱。
 
疑问语气在选择问句中的句法标示

美国国防语言学院  王娟

澳门大学/武汉大学  徐杰

关键词:疑问、选择、句法标示、特征移位

提要:从跨语言事实来看,疑问语气都是在句法时态范畴T或标句词C位置上通过成分添加或移位两种句法手段来实现的。汉语的选择性关联词“还是”具有其他语言关联词所不具备的疑问特征,在句法运算中,为了满足选择问句中心语C所具备的不可解释性疑问特征的要求,“还是”所带有的疑问特征在拼读后移位至中心语C位置。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的疑问语气也由此在句法中得到标示。关联词“还是”的句法特征为汉语选择问句采取这种更为经济且普遍的词汇特征移位提供了可能性。
 
母语与二语神经认知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张辉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纪晓丽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神经认知、个体差异、母语与二语加工

提要:本文的目的是综述一个近年新兴的研究领域,即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如何为我们了解母语和二语加工中的个体差异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和实验证据。目前的研究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现存的语言加工模式都是基于母语加工同质论,而个体差异研究证明同质论是错误的;2)稳定和系统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于母语和二语加工之中;3)传统ERP数据分析存在缺陷,学者们提出了分析ERP效应中个体差异的新方法;4)相关研究发现,左前额负波的出现在文献中不一致,这有可能是个体差异造成的;5)基于ERP的研究发现,不同受试的ERP反应要么诱发N400,要么诱发P600,亦或是两者的混合,从而形成了N400/P600的连续体。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争论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作文句法复杂度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霞

关键词:句法复杂度、从句复杂度、英语水平、英语作文

提要:本研究采用TAASSC工具自动标注并提取不同水平学习者英语作文的三类句法复杂度参数,对比和分析宏观句法层面、微观从句和短语层面复杂度参数与作文等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三类参数是同一语言维度的不同侧面,含三类指标的回归方程的作文等级解释力最强。从句和短语复杂度参数加强了宏观句法复杂度指标的预测力,为不同等级作文的区别性句法特征描述提供了有效补充。传统的从句复杂度指标并非作文质量的有效预测指标。这些发现为EFL学习者语言复杂度评价和发展描述提供了重要参照,对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学和测试有一定启示。
 
外语教师课堂评价素养与实践: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参赛教案的文本分析

中国民航大学/澳门大学  耿峰

澳门大学  于书林

关键词:语言评价素养、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比赛、教案

提要:本研究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教师评价素养框架,基于某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比赛56支教学团队参赛教案的文本分析,探讨教师如何策划和实施课堂评价活动以及教师评价素养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展示了完善的语言评价知识,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使用多元评价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但评价活动的操作标准不清晰,在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和如何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教学活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研究对提高英语教师评价素养、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积极启示。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言教学/学习活动系统的“生态给养”转化有效性研究

大连外国语大学  秦丽莉

东南大学  欧阳西贝

上海外国语大学  何艳华

关键词:信息技术辅助、obuchenie(教学)、perezhivanie(过往经历)、生态给养

提要:本研究从信息技术的定义入手,通过Vygotsky(1994)提出的“教学”(obuchenie)和“过往经历”(perezhivanie)理念,以活动理论和生态给养理念为框架,基于个人英语学习生活经历历史叙事文本,对某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意在找出现存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论翻译的历史文化功能:认知模式与知识谱系

四川大学  王晓路

关键词:翻译研究、认知模式、知识谱系、功能

提要: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集中在语词转换层面和翻译实践本身。本文认为,翻译的意义在于对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强劲塑形作用,亦即在文化交流中通过对新知的引介,激发对原有认知模式的重新思考并促使知识谱系的扩容和思想变化,由此发挥出独特的历史文化功能。这一知性活动本身亦是学术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以欧洲中世纪和中国近代文化为例,对翻译的这一功能和意义加以具体呈现和说明,强调翻译研究的本质特征是跨学科视野中的知识性建构。
 
“译”与“不译”之间:早期欧洲传教士对中国神话的翻译(1575-1688)

外交学院  王敏

关键词:中国神话、翻译、传教士、1575-1688

提要:早期(1575-1688)欧洲传教士翻译中国神话时所秉承的态度十分矛盾,在“译”与“不译”之间徘徊。本文作为中国神话翻译史研究的序曲,考察了早期欧洲传教士翻译中国神话的动机和条件,即大航海时代前西方对东方的奇异想象传统与中西方神话记忆的交错、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神话观念以及明清时期中国志怪传统的盛行。然而,他们虽具备翻译中国神话的土壤,却并未对中国神话文献给予正面重视。相较于儒家典籍的译介,对中国神话文献的有意识翻译相当滞后。袁珂(1982,1988,1996,1998等)的广义神话论影响深远,本文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译域中的中国神话文本,确定了中国神话翻译研究的对象范围,并对长久以来被研究者所忽视的早期欧洲传教士笔下的中国神话译介状况给予了概览式的辩证性论述。
 
耶稣会士罗明坚“四书”手稿新探 

北京外国语大学 罗 莹

关键词:四书、耶稣会士、罗明坚、概念翻译

提要:明清来华耶稣会士译介儒学典籍的活动实为“中学西传”之滥觞。现藏于罗马伊曼努尔二世国家图书馆、编者署名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的一部十六世纪初拉丁文手稿,是学界目前发现的最早“四书”拉丁文译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手稿字迹、日期、署名、翻译体例、翻译底本的观察和思考,重点以手稿中对《大学》、《中庸》、《论语》儒学概念的翻译为例,将其与之后来华耶稣会士翻译出版的其他《大学》、《中庸》、《论语》拉丁文译本作比,分析手稿译文的特点并推断其译者归属,试图呈现早期来华传教士对儒学典籍的真实理解和他们作为当时“儒学西译”主力军所面临的跨文化译介困境及采用的译介手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经典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中山大学 郭瑶函  王东风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文化经典、传播、接受

提要:本研究立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文化经典的传播与接受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经典有一定了解,也较为喜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以《三国演义》、《西游记》为甚。受访者主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了解中国文化经典,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受访者了解中国文化经典的渠道较为多元。统计学分析发现受访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程度与对中国文化经典的了解程度呈中度正相关,说明中国文化经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可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语法网络:语言使用如何塑造语言结构》评介

浙江大学  叶子  刘海涛

Holger Diessel. 2019. The Grammar Network: How Linguistic Structure is Shaped by Language U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xvii+ 289pp

引言:近年来,原先狭义上的认知语言学学者,与功能-类型学派、变异社会语言学派、语法化研究以及部分语料库研究的学者等,由于一致的语言观而走到一起,形成了“基于使用的语言学”(Usage-based Linguistics)这一个大流派。以Hans-Jörg Schmid、Vyvyan Evans为代表的若干学者,纷纷尝试提出能够解释语言知识与结构、语言习得、语言使用和语言演变等语言学核心议题的“大统一”理论(Evans 2019),其中均使用了诸如构式、网络等概念。德国耶拿大学教授Holger Diessel亦赞成使用网络这一工具来描写语言现象的做法,但他希望可以用网络模型统一定义所有语法概念。《语法网络:语言使用如何塑造语言结构》一书便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次全新尝试。全书共12章,除第1章引言外,后面的章节分为四个部分。本文将首先进行章节介绍,随后展开评论。
 
《生成语法中的空主语:共时和历时研究》述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周山 湖南理工学院 杨烈祥

Federica Cognola & Jan Casalicchio (eds.). 2018. Null Subjects in Generative Grammar: A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xvi + 362 pp.

空主语参数(null subject parameter)和代词脱落(pro-drop)假设依据英语和意大利语的主语类型差异而提出,不同语言间主语的类型差异促进了跨语言比较、语言习得和语言演变等研究,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生成语法的理论建设。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空主语参数假设不断受到挑战,需基于更广泛的语言事实提出更具概括力的理论假设。《生成语法中的空主语:共时和历时研究》一书即反映了关于空主语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共收录12篇论文。本文首先介绍各章主要内容,然后作一简评。



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