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早上好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环球视野 > 一带一路 > 正文
坦桑尼亚:以中学英语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
作者:21ST    来源:《21世纪英语教育》第321期    日期: 2021-08-06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作为东非核心国家,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据粗略统计,除人们日常使用的斯瓦希里语和英语以及在桑给巴尔岛使用的阿拉伯语外,还有120-160种民族语言被不同民族使用。

在坦桑尼亚,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斯瓦希里语。英语则在正式场合被广泛使用,比如法院和行政机关。英语学习贯穿了坦桑尼亚的不同教育阶段。英语是小学生的必修科目,是中学阶段教学媒介语,学生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近年来,坦桑尼亚教育部联合有关机构与组织,推行各种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英语教育发展历程

坦桑尼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多语国家。其国家内部使用的语言包含了斯瓦希里语、英语以及非洲诸民族语言。作为坦桑尼亚的国家语言,斯瓦希里语在公元10世纪前就已经出现在非洲东海岸,并且随着奴隶贸易的发展而广为流传。1886年,坦噶尼喀大陆被划为德国势力范围,但是殖民者并未强行推广德语,而是给了斯瓦希里语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英语带到了坦桑尼亚。

1917年11月,英国控制了坦桑尼亚全境,英语全面进入坦桑尼亚大陆。一战和二战后,坦桑尼亚也皆归属于英国统治。1918到1961年期间,英语成为了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用于官方文件、行政、商业等领域。殖民者要求当地人必须使用英语,同时英语也成为了当时的教学媒介语,而斯瓦希里语则被污名化,从学校课程中除名。

1964年,坦桑尼亚正式独立。此时,英语的地位发生巨变,原本被认为是尊贵语言的英语被冠以“殖民者的语言”称号。斯瓦希里语在社会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领域中,重新恢复地位,成为从小学到成人教育的教学媒介语。

虽然,独立后的坦桑尼亚在法律上从来没有将英语认定为官方语言,但是英语依然在高等法院等其它正式场合被广泛应用,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此外,由于全球化的强势发展,即使英语在坦桑尼亚的地位随着国家独立有所下降,但却与声望、高薪工作和现代化相关联,为坦桑尼亚人提供了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英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乞力马扎罗乡村教育计划(VEPK)”中明确指出,“越来越多坦桑尼亚的年轻人需要找到工作,而不是成为自给自足的农民。基础英语知识为他们提供了教育和就业机会。”为更好提升英语能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教育就成为重要的抓手。

与其他东非国家(如肯尼亚)的学生在家中习得英语不同,坦桑尼亚的英语教学仅在学校的部分学段中开展。英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学一年级,成为教学媒介语。坦桑尼亚教育与文化部在1995年制定的语言政策中明确强调,英语是中学至高等教育的教学媒介语。

除了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私立小学和11所公立小学之外,坦桑尼亚全国其它小学都仅仅将英语作为科目进行学习。因此,当一直习惯于使用斯瓦希里语学习的毕业生升入中学后,教学媒介语的突然转变使他们很难适应。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不仅无法使用英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交流,英语语言能力的不足还影响到了其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科学习陷入困境。许多学者认为,语言障碍已经成为坦桑尼亚中学生考试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如今,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而造成的问题具有周期性的影响。语言能力较差的毕业生最终进入高等教育,包括师范学院和大学。但是,高等教育阶段中,他们的语言缺陷并不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得到改善。如此教育之下的学生毕业后会被纳入教育系统,成为中小学和师范学院教师。长此以往,坦桑尼亚的中学乃至高等教育系统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中学教育质量。

2014年,时任总统的贾卡亚·基奎特宣布开展全面教育政策改革,不仅为所有学生提供小学六年加中学四年的免费基础教育,同时也提出将斯瓦希里语作为各级教育的教学媒介语。对于许多非洲人来说,亟需改变的并不是教学媒介语的种类,而是如何全面发展中学英语教育。考虑到师资是影响坦桑尼亚英语和学科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坦桑尼亚政府开始采取行动,试图全面提升中学教师的英语素养,并借此全面改革英语教育。

二、中学英语教育改革

为了全面提升中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以此带动和促进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坦桑尼亚教育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为了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沉闷、低效的课堂,教育部从教师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素养,在中学课堂实施全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互动,在交际中提升其使用英语的能力。

2012年11月,英国文化协会和坦桑尼亚教育部共同牵头,与海外志愿服务部(VSO)和英国外交、联邦及发展办公室(FCDO)开展紧密合作,开展了坦桑尼亚“英语教师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项目(EQUIP T-ELT)”。整个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培训导师和学院管理人员。据统计,第一阶段中,来自34个教师培训学院的1600多名教师培训师参与其中。项目的第二阶段重点关注教学材料的开发以及建设培训教师培训师和中学教师的国家教师培训团队。通过开展该项目,坦桑尼亚教育部希望能够达成以下目标:(1)提供有效计划,以支持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2)提高师范学院提供高质量教学的能力;(3)提高对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政策和做法的认识。

英国文化协会和海外志愿服务部(VSO)对该项目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两家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坦桑尼亚教师提供不同方向的培训:英国文化协会负责英语语言培训,而VSO提供教学法和管理技能方面的指导。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英国文化协会使用英语教学课程作为框架,而 VSO则为培养教师的教育能力以及领导力提供支持。尽管两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实施培训活动,但为接受培训的教师提供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帮助与指导是相辅相成的。具体而言,坦桑尼亚的英语教育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了发展。

1. 过渡阶段的教材开发

1987年,坦桑尼亚政府发起了“英语教育支持项目(ELTSP)”,开发了基线(Baseline)课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教学媒介语过渡。虽然这本教材在1995和2005年进行了修订,但由于执行力度以及时代变迁等原因使得这本教材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无法与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相接轨。因此,2012年,这本教材再次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此次修改的目标有:(1)完成基线课程10章节、100课时的课程大纲;(2)完成包含100课时量的学生用书;(3)完成包含100课时量的教师用书。修订版教材于2014年正式出版并且被推广运用各个中学。其内容上除了英语基础知识以外,增加了“科学与数学”以及“社会科学”两大模块,内容涉及数学、自然、天文、旅游以及民族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使用英语学习不同学科,帮助其适应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同时补充英语基础知识,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

2. 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VSO的培训方式是导师与受训教师相互指导,以讲习班和研讨会的形式在各学院轮流组织培训。这直接影响到了坦桑尼亚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培训结束后,坦桑尼亚中学课堂由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变为了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模式。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实践。教师在基线课程教师指南的指导下,在课堂中借助更多的手势,减少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困难。

由于中学生需要使用英语学习其它学科,动手活动(hands-on activity)成了串联课堂的主要活动。以地理科学课程为例,教师和学生课堂上会拿着地球仪,通过具象化的教学材料开展教与学。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学习了地理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适应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摆脱了以往对英语的恐惧,进而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得到提升。

3. 培训资源的全面开放

此项目针对教师培训师、管理人员以及英语教师开展。但是,最终受益者不仅包括直接参与培训的教师,还包括了中学学生。由于此项目的开展,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课堂,直接从教师改进的教学方法中受益,为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项目的绝大部分材料上传到坦桑尼亚英国文化协会的网站上,供所有师生下载。改版后的基线教材得以被各个中学广泛使用。截止2016年3月,该项目已经使坦桑尼亚全国800所学校的23万名中学一年级学生受益。并且,该数字也会随着课程和资源的不断推广而增加。随着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广泛传播,不少高年级教师与学生开始重新下载和使用这些材料。这些材料确实能够很好地帮助其复习英语和其他学科知识,于是再次得到了高度认可。

三、结语

在坦桑尼亚,虽然人们对是否应该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争议不断,但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剧,英语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在实践层面将继续作为坦桑尼亚中学以及高等教育的教学媒介语。

通过EQUIP T-ELT项目,坦桑尼亚师范学院教学和管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素养得到发展。项目开展期间重新编制的基线教材将继续帮助中学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入学过渡,有效提升其学习效果。改革使坦桑尼亚更好地发展了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中等教育,从而不断提升了其参与全球事务的能力。

文/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吴彧君



关键词:坦桑尼亚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