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
《中外人文交流年鉴》工作座谈会在北外召开 赵刚对教育部国际司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外人文交流年鉴(2017-2018)》已顺利出版,在全面梳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发展脉络的同时,详细收录了2017-2018年间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所开展的国别、区域、行业领域的人文交流情况,是我国首次编写《中外人文交流年鉴》,也是北外首次担任此类任务。年鉴的出版既充分体现了教育工作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实际发挥的先导力量,也展示了其他领域以及外国语高校和智库力量在人文交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担当。新版《年鉴(2019-2020)》的编修既要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又要继续发扬“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北外精神,充分利用北外语言与跨文化交流的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谱写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闫炳辰对首版《年鉴(2017-2018)》的出版表示祝贺,对参与年鉴编写的作者及出版社所付出的心血表示敬意和感谢。他指出,年鉴既是对当下的客观记录,也是对历史的全面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借鉴。通过全面梳理各领域的人文交流工作情况,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杜柯伟表示,编写《中外人文交流年鉴》是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总结梳理中外人文交流现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务实之举;对于扩大中外人文交流影响力、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引领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要秉持人文交流理念,高质量编好年鉴,全方位用好年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愿与北外一道,继续携手做好《中外人文交流年鉴》的编写工作,努力将其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品牌。 《年鉴(2017-2018)》主编张西平教授表示,首版《年鉴(2017-2018)》的出版具有开创性,并对新版《年鉴(2019-2020)》的编写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扩大内容,二是加强研究,三是探索建设可公开使用的数据库平台,提高年鉴的可使用性。张朝意从年鉴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写要求、主要编写内容、工作进度安排等方面介绍了《年鉴(2019-2020)》的编写方案。 中英人文交流机制王展鹏,中法人文交流机制王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审赵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所研究员朱新梅,北外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晔等作为代表,围绕首版《年鉴(2017-2018)》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版《年鉴(2019-2020)》编写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等进行发言。 教育部国际司人文交流与出国留学处二级调研员张静、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中国文化报》记者李荣坤,以及来自北外综合改革办公室、英语学院、法语学院、亚洲学院、非洲学院、欧语学院、阿拉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单位共40余人参加会议。 关键词:人文交流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