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论文 > 正文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选题及论文写作指南
作者:21ST    来源:21英语网    日期: 2021-08-24
在第一期“《外语教育研究前沿》期刊主编面对面”专题活动中,主编与作者的交流主要围绕论文选题、研究方法选取、论文撰写、审稿意见处理、审稿流程、作者资历、参考文献等方面展开,本篇整理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选取、论文撰写三个方面的问答精华,以期为大家提供《外语教育研究前沿》选题及论文写作指南。

如何选题
 
1. 如何确定选题?选题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方向?

首先,要明确选题是否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如果从理论出发,一定要有实践案例来演示该理论如何执行。如果从实践出发,最后一定要能够上升到理论,不一定是一个大理论,可能是一个微理论或一个教学原则,但不能只讲实践,比如一堂45分钟的课是如何上的。

其次,关于选题究竟选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我通过下面这个例子向大家呈现。最近有一位作者研究教师情绪劳动,这是国外后现代教师理论中的一种新理论,但是,她的研究对象是中国教师,并对国内的教学提出建议。我们期刊现在刊发的文章更多是国内的研究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国外的理论不重视,而是研究国外的理论一定要跟国内的情况相联系。当然,我们并没有计算过我们刊发的文章有多少研究国外的理论,有多少研究国内的理论,因为这不是我们决定稿件最终录用与否的标准,关键是一线教师读了你的文章以后,会不会觉得有灵感,有改进教学的愿望,或者说是否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产生新的研究灵感。

总之,理论与实践、国外与国内要结合起来。

选题要有新意、有亮点,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启发,获得灵感,不能光是复制前人的研究。有教师可能会有疑问:我是一个新手,我早期做研究可能只能做一些复制性的研究。为了提高研究者的素质,复制性的研究是可以做的,但不一定都能很快发表。

另外,从培养教师素质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经验不丰富的教师都要通过行动研究,把别人走过的路再走一次,即experiential learning。虽然撰写的文章可能发表不出来,但可以把这种练习当作一个前期预备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发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大家正确对待实践,自己进行研究并发表论文的过程。

2. 是否接受综述类、语言加工、国际汉语教学方法、语言学史课程教学、非通用语种教学等方面话题的论文或教材研究的非实证论文

如果非通用语种的教学论文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是无法发表的,但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我们是欢迎的。

关于语言学史课程教学论文,例如教授文学、语言学概论的教师研究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只要研究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对教授类似课程的教师有所启发,我们也是欢迎的。

关于国际汉语教学方法的论文,如果还是借用传统的外语教育理论来研究国际汉语教学,可能我们就不大会刊登,但是如果基于国内新的理论假设,如续理论或产出导向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一些新尝试,如果有创新,能够对外语教育有所启发的论文,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是由于篇幅和版面有限,这类稿子不是我们的重点。

关于语言加工类文章,比如心理语言学方向的文章,我们是不刊发的,因为这类文章纯理论的内容更多,与我们的课堂教学联系比较少。

关于综述类文章,我们也不太希望刊发此类文章,比如对language processing的综述,因为对教学的启示不大,跟我们期刊定位不符。但是,如果是关于教学理论类的综述,对我们的实践及国内教学有所启示,是可以的。不过,综述类的论文实际上不太好写,究其原因,一是原始材料非常多,二是要梳理得特别清楚,三是要能够对未来的研究进行预测。要写好综述,一般来讲,都需要做一个博士论文,或者一直从事某方面研究的学者来完成,国外有期刊专门邀请在某个领域做了几十年研究的学者来撰写综述类文章,若自己的研究不够就来撰写综述类文章,这样的文章可能很难发表。

关于教材研究的非实证论文,文老师曾经在国内某期刊发表过一篇关于外语教材编写原则的文章,虽然这是一篇纯思辨性文章,但是基于作者多年编写教材的经验和教学经验凝练出来的原则,对现在的外语教材编写仍有指导意义,那么这类观点性文章是可以刊登的。但是,这类文章通常需要作者具备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某个领域有自己的看法,提出来的观点有新意,比如怎么建设新文科,这就是非实证性的。

3. 请问期刊对外语课程思政类教学文章有没有特别要求?

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不要空谈理论,要有案例,案例要有理论依据。

4. 现在有一些期刊采用邀请权威学者组稿的方式收集稿件,请问主编老师们对此怎么看?这对学术生态会产生哪些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硕博生及刚毕业的青年学者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术发表生涯?

首先,我们确实邀请某些学者组稿,但不都是权威学者的稿件,我们邀请的通常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有新意的文章。

其次,组稿的文章也是按照正常程序审稿的,并不是说只要是组稿文章,我们就会刊发,所以对学术生态不会产生什么消极影响。实际上,我们是想让研究有专长的人能够引领学界的研究。

对于硕博生及刚毕业的青年学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结合自己在硕博期间做的研究课题,进行深挖、拓展,但每年计划发表的论文数量是没有办法决定的,因为能否发表不取决于作者自己。

5. 请问老师们平时如何保持紧跟领域前沿,紧跟时事?如何了解前沿理论?

首先,要经常阅读最新的期刊,以了解最前沿的内容。其次,多关注国家颁布的文件,多听新闻联播,多看教育部网站,以了解时事,明确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总之,自己要不断学习,如果仅仅完成硕士或博士论文就不再继续学习,很快就会和前沿或时事脱离。

研究方法选取
 
1. 请问选取文章一般会考虑研究方法的权重吗?比如,定性、定量文章,或者采用混合方法的文章,会考虑全定性的文章吗?有无研究类型或者研究方法的偏好?

我们对研究方法的选择没有偏好,因为方法是用来解决研究问题的,我们其实更关注大家的选题,至于研究方法,最重要的评判依据是所选用的研究方法到底能不能解决我们希望解决的研究问题。

2. 实证类研究受欢迎,还是理论深度高的研究受欢迎?

不管是实证类研究,还是理论深度高的研究,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的核心问题,或者实际中比较真、比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来选择自己的选题,并开展研究。

3. 常用的语言数据统计方法有哪些?

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说,可以分成参数类和非参数类,现在还有一些比较新的方法。我们的编辑团队、庞大的审稿专家队伍都是比较熟悉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所以大家还是要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来选择研究方法,包括统计方法,不必特别担心方法过新或太过传统,导致审稿人对您的文章评价产生一些影响。

4. 请问贵刊要求量化研究提供原始数据文件统计分析结果,对于质性研究需要提供什么素材?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要求作者提供量化研究中SPSS整个文件夹,但是如果作者使用了问卷,一定要把问卷附在文章后面,也许文章刊发的时候,我们没有版面向读者呈现完整问卷,但可能会通过文字提醒读者,若有需要,可以与谁联系。无论如何,不管是使用问卷还是进行访谈,我们都需要看到作者的原始问卷或访谈提纲,若只呈现了数据,是无法判断研究内容是否正确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作者提供访谈转录的全部文字(可能几万字),但是在文章里提供素材的时候,肯定有引用,在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中,也一定要能够说明数据是怎么分析得来的。虽然我们相信作者不会造假,但还是希望作者能够向我们提供判断你的研究是否可靠的数据。

论文撰写
 
1. 对书评有没有什么要求,必须是国外新出版的吗?可以是新出版的教材吗?

一般来说,所评介图书一定是与外语教育理论、外语教学实践相关的,并不限国内和国外,但是国外的多一些,因为很多国外新出版的比较好的著作,我们不一定能很快看到,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刊登关于国内著作的书评。

按照投稿时间来算,所评介图书最好是两年之内出版的,比如说今年要投一篇书评,建议所评介图书最好是2020年或2021年出版的,因为审稿和排期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可能6—8个月,或者即使录用了可能也要再等上2—3期。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是三年前出版的图书,等到最后刊出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4—5年了,这可能就有点过时了。

关于书评的内容,首先我们不希望书评是简单地介绍书本身的内容,就好像把书的摘要和提纲目录翻译成中文展示出来。我们其实最希望作者能够呈现所评介图书在其本身的研究领域或者学科方向上有哪些贡献,能够带来什么新的知识贡献或实践启发,希望作者能够把书评写成论述,这样的话,书评开篇要先点明该书立足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然后再来介绍具体内容,不同的内容实际上是在佐证该书是如何带来这些贡献和启发的。最后的评述特别希望一方面能够对外语教育学科前沿作出评述,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关照国内外语教育的问题和现状,这样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关于书评中对图书的内容介绍和评述所占比例,内容介绍部分最好不要超过一半。比如说一篇4000—5000字的书评,我们特别希望单纯介绍书本身主要内容的字数大概为2000—3000字,如果再长的话,关于图书背景、其学科贡献及对我国国内外语教育的启示可能就没有太多的篇幅了,因为书评本身的篇幅就比较少。

2. 引言部分有可能涉及一些文献,文献综述部分还会涉及一些文献,这两种文献可能会有些重叠,该如何处理?

这是一种很普遍也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在引言部分和文献综述部分引用同一文献的论证目的不同。引言部分引用文献更多地是来说明我们做的研究前人没有做过,重在讨论研究空白,也表明我们的研究是要填补某个研究空白,并具有重大意义。而在文献综述部分,如果我们引用了同一个文献,实际上更多地是在解释我们的研究和前人研究的关系。

3. 讨论部分是文章的重要部分,但是很难写,是否可以从审稿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进行讨论?

每篇文章的结果不一样,讨论的角度就不一样。

讨论最常见的问题是很多作者只是简单地对前文结果进行总结,讨论深度不够。因此,建议大家在讨论部分更多地进行阐述,来分析、解释你发现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所探究的若干事物之间的关联。但是,讨论这一关联时,需要与研究结果相勾连,当然,除了基于结果,也可以在前人研究理论的指导下,加上自己的逻辑和推断,作出适当或恰当的推测,这也是有意义的,但是不能讨论得太没有边际。讨论部分一般会出现两类问题:1)太过描述性、总结性;2)太泛泛而谈、太脱离研究结果。

讨论部分和期刊的定位也有联系,讨论本身也要体现学术性与应用性结合、科学性与社会性并重,既要紧密结合自身的研究,又要体现足够的学术性,不能只谈自己的感受,而是从学术角度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或从真正挖掘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总之,要超越前面的具体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总结。

4. 教学实践类论文是更偏向于以学期还是学年为单位?

大家可能知道,有一种研究是课例研究(lesson study),就是反复上一节课,然后进行研究,所以研究的关键不是以什么为单位进行,而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有的问题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但有的问题可能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



关键词:论文写作 外语教学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