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推行“教师轮岗制”消息发布以来在全社会引起了热议,面对即将到来的政策,人们既期待,又担心。“教师轮岗制有利于教育资源均衡,但长期的流动是否会导致教师与学校、学生关系的疏离?”“轮岗制早在1996年就已经推出,但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次北京市的轮岗又有何不同?”“实施过程中如果老师不愿意怎么办?”
层出不穷的问题背后折射出教师和家长对轮岗制的隐忧:轮岗制是否真的适合我国国情?推动轮岗制的发展还需要哪些助力?
日本自二战后期推行教师轮岗制,迄今已七十余年。七十年的时间中,日本教育获得显著发展,近些年更是多次被OECD评为全球教育公平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如此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与其长期实行的教师轮岗制显然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对其教师轮岗制度的分析,试图理清:日本教师轮岗制为何能长盛不衰?对于国内教师轮岗制度的推行又有何借鉴?
全员、自愿的教师轮岗制
在日本,几乎每一位公立学校的教师都需要进行轮岗。轮岗的对象主要有两类:公立学校的普通教师和校长、副校长。以东京为例,普通教师凡在公立学校任教3年以上,均被视为轮岗对象;任教6年以上,则必须按照规定参与轮岗。校长与副校长要求在58岁以下,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5年以上,副校长3年以上。轮岗流动区域既包括同一市、区、街道、村之间的流动,也有跨县一级行政区域之间的流动。
每年11月上旬,日本县级教育委员会发布教师定期流动实施要旨符合轮岗条件的教师需要填写一份意向表,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由校长决定人选,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最终在第二年4月新学期开学前全部到位。学校校长掌握教师轮岗的申报权,市町村一级教育部门掌握监督权,县级(都道府)掌握任命权。基本每一位公立学校的教师都需进行轮岗,且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止一次。
辅助制度下的教师轮岗
事实上,我国早在1996年就已经实行了教师轮岗制,但在推行过程中,其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意愿。由于轮岗地区环境、待遇的不同,造成许多老师对轮岗制度的排斥和反感。而在日本,类似的问题,早已通过一个又一个辅助制度进行了解决。在日本,教师属于公务员编制,由县级教育机关统一管理,教师收入不以学校而区别。无论在哪所学校任教,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社会保障都是一样的。同时,日本教师属于高薪群体。据日本厚生劳务省2019年调查显示,日本高中教师平均年收入约71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2万元;平均月均收入4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6万元。如果出现地方财政实力不足的情况,中央政府也会发放相应补贴,确保各区域教师收入没有明显的差距。
为了鼓励优质教师资源向偏远地区流动,日本制定相关规则,根据学校的交通、自然灾害发生等情况,将各个地区的偏僻程度划分为五个登基,不同等级偏僻区域的流动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津贴额度。同时,有政策明确规定,偏远地区教师薪资待遇比发达地区的教师需要至少高出25%
标准化的学校硬件设施
日本各地区公立学校的建筑模式、场地、师资都趋于平衡,无论是位于繁华的东京都,还是偏远的青森县某乡村,一栋多功能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是日本所有公立学校的标配。甚至还有《学校给食法》对学生的营养午餐进行了严格的标准制定。因此就公立学校而言,日本各区域的硬件差别并不大。这种相对统一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教师轮岗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基础,学生按照学区划分,就近入学基本不会出现择校现象,
总的来说,日本教师轮岗制实行的背后,还包括一系列相关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甚至包括校园建筑的均衡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呈现出如今局面。这些特点对于我国轮岗制度的推行具有借鉴意义,但在借鉴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国情的不同,避免一味照搬,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