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论文 > 正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中英文目录一览
作者:21ST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日期: 2021-11-16

 


名家学者访谈录
从伦理选择到科学选择的理论思考
——聂珍钊教授访谈录/刘红卫 聂珍钊/5
网络时代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蒋承勇教授访谈/黄巍 蒋承勇/27

特稿
得中文者得天下
——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一个忠告/黄源深/38
英国戏剧叙事的伦理传统/刘茂生/42
近十年英国戏剧概述/王岚/53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研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专辑,特邀主持人:高兴)
魔幻现实主义视阈下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小说/茅银辉 谢诗蕾/70
人形、天性、兽性:《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人性探究/关熔珍 刘艺/84

巴赫金文学思想跨学科研究(特邀主持人:胡壮麟)
小说《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中的“梅尼普体”研究/胡颖/94
复调结构的非复调解读/田平 程艳 任世梅/104

叙事学理论与实践(认知叙事学专辑,特邀主持人:熊木清)
叙事话语中的非线性时间与认知视点选择/李勇忠/114
《哥本哈根》心理空间网的意义构建/李英/124

诗歌鉴赏与学理阐释(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专辑,特邀主持人:廖七一)
节奏潜能与节奏美学:以《只是想说》的文本细读为例/黎志敏/136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他的“反诗”/钱坤/145
 
CONTENTS

Interviewing Scholars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from Ethical Selection to Scientific Selectio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Nie Zhenzhao/LIU Hongwei  NIE Zhenzhao/5
Foreign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Internet Era: Interviewing Professor Jiang Chengyong/HUANG Wei  JIANG Chengyong/27

Invited Articles
Nothing Matters More Than a Good Comman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 Piece of Advice for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HUANG Yuanshen/38
The Ethical Traditions in British Drama Narration/LIU Maosheng/42
An Overview of British Drama over the Past Decade/WANG Lan/53

Research on Nobel Prize Works (Special Column on Olga Tokarczuk, hosted by Gao Xing)
Novels of Olga Tokarczuk in the Context of Magical Realism/MAO Yinhui  XIE Shilei/70
Form, Nature, and Beast: An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in Primeval and Other Times/GUAN Rongzhen  LIU Yi/84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Bakhtin's Literary Thoughts (Hosted by Hu Zhuanglin)
The Menippean Satire of of Moscow-Petushki/HU Ying/94
Non-polyphonic Interpretation of Polyphonic Structure/TIAN Ping  CHENG Yan  REN Shimei/104

Narrat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Special Column on Cognitive Narratology, hosted by Xiong Muqing)
Non-linearity of Time in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gnitive Viewpoint/LI Yongzhong/114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Mental Spaces in Copenhagen/LI Ying/124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Special Column on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hosted by Liao Qiyi)
Rhythmic Potential and Rhythmic Aesthetics: Taking a Close-reading of "This Is Just to Say"/LI Zhimin/136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and His "Anti-poetic"/QIAN Kun/145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从伦理选择到科学选择的理论思考——聂珍钊教授访谈录

刘红卫 聂珍钊
 
【摘要】在整个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中,“伦理选择”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石。在此次访谈中,文学伦理学批评创立者聂珍钊教授主要就“伦理选择”的价值及批评实践做了详细的阐述。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包括自然选择、伦理选择及科学选择三个阶段。自然选择解决人的形式问题,伦理选择解决人的本质问题,科学选择解决人的科学化问题。伦理选择的方法是伦理教诲,人类借助教诲高度科学化,从而道德消失,人类文明进入科学选择阶段。在批评实践中,作为理论使用的伦理选择(ethical selection)同作为术语使用的“伦理选择”(ethical choice)是两个不同的术语和概念,前者是整个选择过程,由后者构成。伦理选择只属于人类,动物界没有伦理选择。在伦理选择阶段,人类的繁衍属于伦理性质的自然选择,即使得到伦理和法律允许借助科学技术制造出来的克隆人,也仍然是伦理的产物,不能成为人类文明进入科学选择的标志。伦理选择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伦理选择是不自由的选择。
【关键词】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自然选择;科学选择
 
网络时代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蒋承勇教授访谈

黄巍 蒋承勇
 
【摘要】本文是对浙江工商大学资深学者蒋承勇教授的访谈。蒋承勇首先结合在外国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分析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屏读”阅读方式背后的问题与积极因素,提出了网络时代引导青年学生“重读经典”的有效举措。从“文学即人学”的视角出发,蒋承勇阐释了西方文学的人文内涵与经典品读的重要意义。蒋承勇还强调,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应该以中国本土当下学界的现状和文学与文化的现实需要思考问题,从中国外国文学学科体系发展与话语体系构建角度寻找学术生长点;既要清醒认识“理论热”中存在的理论与文本脱节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理论引领”对“经典重估”和专业化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次访谈展现了蒋承勇对于网络时代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真知洞见,充分体现了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人文视野与家国情怀。
【关键词】网络时代;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经典重读;理论引领
 
得中文者得天下——对外语专业学生的一个忠告

黄源深
 
【摘要】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对外语学科来说,是基础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得中文者得天下。可惜中文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多少影响了外语学习。文章建议采取适当措施,加强中文教学,引导外语学生把中文学好,使中文与外语相得益彰。
【关键词】外语专业;中文;基础;对策
 
英国戏剧叙事的伦理传统

刘茂生
 
【摘要】本文从历时维度重点梳理了英国戏剧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道德剧、人文主义戏剧、社会风俗喜剧、社会问题剧、荒诞派戏剧等戏剧经典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在归纳各个时期英国戏剧研究不同类型、思想、语言等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戏剧经典生成的伦理动因及基于道德教诲需求的伦理思想发展进程。基于作品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以及每一时期英国戏剧研究的现状,总结归纳了蕴含其中的以道德教诲为目标的戏剧发展流变规律与伦理传统。英国戏剧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创作、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观众群体,但始终没有离开以道德教诲为核心的伦理传统。
【关键词】英国戏剧;经典生成;伦理传统
 
近十年英国戏剧概述

王岚
 
【摘要】2010年到2020年间,英国戏剧的发展充满了活力,既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又反映了观众的社会构成以及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的诉求。当今活跃在英国剧坛的既有经典剧作家,如汤姆·斯托帕德、霍华德·布伦顿、大卫·海尔、卡里尔·丘吉尔等,也有本土年轻一代的剧作家,如德比·塔克·格林、杰兹·巴特沃斯、薇薇安·弗兰茨曼、露西·柯克伍德、汤姆·威尔斯等。英国戏剧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期间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表达少数族裔诉求、继续发出女性主义声音、探索英国政治、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类面临的困境等。
【关键词】英国戏剧;政治话题;概述
 
魔幻现实主义视阈下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小说

茅银辉 谢诗蕾
 
【摘要】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波兰当代家喻户晓的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自然、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的历史和人类生活,她的写作视角新奇,视时空边界如无物;笔法奇幻,借鉴后现代的叙事策略;文风清新,灵动而充满趣味性。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托卡尔丘克在对传统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借鉴、选择性继承的基础上,糅合自身写作特色,形成了独具个人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叙事风格
 
人形、天性、兽性:《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人性探究

关熔珍 刘艺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文本背景,以不同人物的人性叙事构建文本。本文从伦理学维度中的人形、天性、兽性三个视域出发,深入解读小说中虚构的太古村民的人形、天性、兽性的不同呈现,聚焦虚构文本的现实意义,以哲学的思维探讨虚构人物与真实人性的文本构建意义,通过虚构的太古村庄映射现实世界,揭示人性的内涵意义,展现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
【关键词】《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人性探究;人形;天性;兽性
 
小说《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中的“梅尼普体”研究

胡颖
 
【摘要】维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的小说《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原始文本”之一,其极具颠覆性和杂糅性的文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秉承欧洲古典文学中的“梅尼普体”传统,将荒诞癫狂的虚构与深刻敏锐的哲理相结合,进行了一场充满讽刺与哲思的精神心理实验。根据巴赫金对“梅尼普体”的定义与阐释,《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在文本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呈现了该体裁的重要特征,但并非对这一体裁的简单摹仿和重现,其内在对话性、争辩性、反抗性和自由度都更为鲜明,并且体现出强烈的反体裁性和反崇高性。这部作品在丰富“梅尼普体”内涵的同时亦进一步扩大它的外延,使之在当代文学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维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梅尼普体;巴赫金
 
复调结构的非复调解读

田平 程艳 任世梅
 
【摘要】复调结构是服务于作品主题的待解话语,通过非复调阐释,可以获得其确切新意。首先整合复调结构,获得其表现特征,用于与语境匹配。然后找出用于匹配的两类语境:主题语境和联系语境。前者规定了理解复调结构意义的方向;后者既有与复调结构形态一样或相似的表面特征,形式上复调结构与主题匹配,同时,又含有主题方向上的语义素,为寻找复调结构的主题意义划出范围。最后用隐喻的方式使复调结构特征的涵义表面化、具体化。
【关键词】非复调概念;复调结构;解读方法;寻获语境
 
叙事话语中的非线性时间与认知视点选择

李勇忠
 
【摘要】叙事时间的非线性特征是概念隐喻“时间即空间”的加工结果。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融合,共同构筑叙事话语的时空维度。话语时间的空间化叙事处理,是时间的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叙事者对视点的精心选择。本文从认知出发,重点讨论话语叙事中的时间非线性特质及其体现的视点选择。
【关键词】叙事;时间;非线性;空间;视点
 
《哥本哈根》心理空间网的意义构建

李英
 
【摘要】当代英国作家迈克尔·弗雷恩在话剧《哥本哈根》中,把文学叙事置于科学和历史语境中,通过灵魂、记忆、换喻和隐喻等审美体验,从认知视角阐释历史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的相对性。本文从宏观到微观思考了三个问题:为什么重写历史、如何在文学中写历史、历史叙事如何与时代同步,并运用可能世界、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三个认知理论,研究伦理旨归、文化认同、人性真相和主体性诉求等文本意义的产生过程。
【关键词】迈克尔·弗雷恩;《哥本哈根》;认知诗学;心理空间;概念合成
 
节奏潜能与节奏美学:以《只是想说》的文本细读为例

黎志敏
 
【摘要】传统诗学界误以为诗歌节奏是完全客观的,因此他们所构建的传统节奏美学主要体现为种种严格的格律模式。现代学者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节奏的主观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人类认知机制的现代节奏美学。诗句(诗行)中的节奏所造成的停顿,有利于读者对语词以及诗句(诗行)的充分理解,从而在大脑中深刻、强烈的印记。诗人们利用人类的节奏能力规律,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节奏美学,其中最有效的做法是以诗行形式来引导读者的认知注意力,通过节奏划分让部分诗歌语词在读者大脑中得到凸显,激发读者领悟奇妙的诗歌之美,正如威廉斯在《只是想说》中所做的那样:他娴熟地利用节奏美学,让读者对诗歌语词的情感内涵(即诗人对他的妻子所表达的那种“甜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诗歌;节奏;节奏潜能;节奏美学;《只是想说》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他的“反诗”

钱坤
 
【摘要】“反诗”即现代工业体系中,依据传统审美和诗学,毫无美感和诗意的现象、物或人。美国现代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秉承“直接接触”理论,以“反诗”作为素材,采用视觉艺术技巧创作诗歌,并试图以其作品医治美国的疾病,实现其治国理想。他的反叛性和现代性决定了他的复杂性。因此,从哲学、美学、诗学和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进行跨学科研究,重新审视威廉斯和他的“反诗”,有益于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他的诗歌,更客观地评价他的成败得失。
【关键词】威廉斯;“反诗”;直接接触;治国



关键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