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订阅
报纸
纸质报纸 电子报纸
手机订阅 微商城
英语
学习
双语学习 热点翻译 英语视频
实用英语 报纸听力 图书推荐
教育
信息
最新动态 活动预告
备课资源 语言文化
演讲
比赛
精彩演讲
活动动态
用报
专区
高中   初中
小学   画刊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介绍 > 正文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5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作者:21ST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日期: 2021-12-01


01 心理动词“想”的多义性: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分析

吴淑琼  刘迪麟   冉苒

1.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2.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英语系;  3. 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摘    要:

以往汉语词汇多义性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基于语料库的量化分析尚不多见。本文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分析法,对心理动词“想”的多义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口语子语料库中筛选出1523 条语例,对它们进行了13个大类42个小类的语言学特征标注,然后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想”的原型义是“思考”;“想”的多个义项可分为“认知”和“情意”两大类,并可细分为“猜测”“判断”“联想”和“情意”四小类。据此,本研究构建了“想”的多义网络体系,并分析了其各个义项间的连接机制,发现其语义拓展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通过概念转喻,在认知域中从思考义拓展到猜测义、判断义和联想义;二是通过概念隐喻从认知域映射到情意域,表示情感和意愿。

关键词:

多义性;行为特征;聚类分析;“想”

02 形合、意合还是构式整合?——汉语零形式的认知阐释

贾光茂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汉语是否只重意合不重形合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构式整合理论分析了汉语句子中的零形式,尤其是零形素,包括轻动词、零冠词、零屈折语素和虚介词。主要观点是:这些零形式都是在构式整合中由概念叠加和显影变化造成的。研究表明,形合和意合不可分离,共同形成构式,并在汉语、英语和其它各种语言中同时普遍存在。

关键词:

形合;意合;构式整合;零形式


03 跨语言视角下存在句推导中的斯拉夫化现象

王 晨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跨语言视角下,存在句中动词后的论元往往表现出强制性的“弱解读”。这一特征出现在一系列语言中,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和汉语。这一限制在部分过往文献中被默认为构式本身的要求,却缺乏句法推导层面的系统解释。本文借用Borer(2005)中对于斯拉夫语完成体前缀的观点,试图在句法层面上给予存在句一个新的分析。本文认为不同语言存在句的生成均涉及“斯拉夫化”,即句法结构中特定的中心语和其指示词必须接受同一赋值项约束。这一分析可以将不同语言中存在句的不同表现归结为对事件空项进行赋值的可用手段不同。

关键词:

句法;存在句;跨语言;斯拉夫化

04 构式视阈下外交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韩 丹

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摘    要:

“X+建议你+VP”构式是英语中常见的言语行为表达型式,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然而针对该构式在外交语境中的语用功能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基于自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语料库,探讨该构式在外交语境下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语言学特征、所体现的语用策略及所实现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1)该构式语言形式多样;2)就功能而言,该构式除表达建议外,还实现拒绝功能;3)该构式在直接拒绝中作为礼貌补偿策略,实现表明立场、缓和语气、进行评价的功能;在间接拒绝中作为拒绝策略,实现解释原因、提供他选和拒绝回答的功能。本研究拓展了外交言语行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对外交话语构式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构式;构式语用;外交话语;拒绝言语行为

05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身份发展中的情绪研究

杨姗姗 束定芳

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2.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

摘    要:

教学活动是承载着情绪的实践,外语教学更是如此。为探索大学英语教师情绪与身份的互动关系,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十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回顾性深度访谈。本文运用身份认同动态系统模型解读教师身份发展过程中情绪如何内嵌于凸显的身份内容,表达身份结构关系、驱动身份建构,以及如何受教师性情、学科领域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调节。本项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外语教师理解教师情绪的重要性以及促进教师情绪韧性的培养。

关键词:

教师情绪;专业身份发展;身份认同动态系统模型;大学英语教师

06 外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关系构建个案研究

龙在波  徐锦芬  潘彧

1.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2.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3.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近年来,应用语言学界出现的情感转向使师生和谐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然而,外语环境下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话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还鲜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基于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交际口语》课堂,利用会话分析和刺激回忆考察了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构建和谐关系的过程。研究发现:(1)教师主要通过主题化、内文本化、接受学生对教师个人生活的探究三种行为扩展学生话语并与之共建和谐;(2)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回应、个人经历、物理环境等因素使用多种语言与非语言资源与学生动态协商流动身份和关系身份;(3)教师还借助情景身份维系机构目标,从而兼顾情感与教学。这些发现表明课堂师生互动中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把握教学互动特征,与学生协商多种身份。

关键词:

和谐关系构建;师生互动;身份;语言与非语言资源;

07 在线英语口语任务中的学习者体验研究

张洁  赵珂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反思日志与课堂观察,考查一项综合英语口语任务从线下课堂“移植”到线上教学环境过程中学习者体验的变化。研究发现:(1)大多数学习者学习体验良好,其学习效率与效果在可视化学习轨迹与在线促学评价的作用下得到促进;2)学习者合作体验与情绪体验呈现多元化与复杂性:与教师和研究者的预期相左,线上讨论与同伴互评未能加强学习者互动合作体验,且在线教学环境加重了部分学习者的压力与焦虑情绪。在,本研究的发现为的优化提升“后疫情”时代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及学习者体验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在线学习;学习者体验;综合英语口语任务;促学评价;混合式教学

08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英语阅读诊断性成绩报告效度研究

范婷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本研究以测试使用论证框架(Bachman & Palmer, 2010)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角度开展英语阅读能力诊断性成绩报告效度研究。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中的并行嵌套设计法,以访谈等定性方法为主,内嵌辅助的问卷、前后测等定量方法扩充定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被试可以准确理解成绩报告信息;报告内容与英语课程和学习目标符合程度较高;成绩报告可以满足学习者进行学习决策的需求。2)被试能够基于报告信息,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根据实证结果,研究提出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反馈路径框架,为诊断反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此外,研究也为阅读能力维度研究、诊断测试效度研究以及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诊断性成绩报告;测试使用论证框架;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反馈路径

09 汉-英-日初学者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实证研究

朱立霞   蔡金亭  徐曌瑢   庄倩

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2.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3.运城学院外语系; 

4.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主观跨语言相似度是影响语言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以相关语言的客观异同为基础,但不等于客观异同。目前已有研究均以二语学习者为受试,鲜有学者系统研究三语学习者多方面的主观跨语言相似度。鉴于此,笔者设计问卷,考察了汉-英-日初学者在词类、语法具体项目上对日汉、日英之间跨语言相似度的主观认识。结果发现:1)日汉、日英在各词类和各语法项目上的主观相似度有所差异,但日汉比日英的差异程度更明显。2)在除动词外的其他词类上,日汉的主观相似度均显著高于日英。3)在除句子结构和时体之外的其他语法项目上,日汉的主观相似度均显著高于日英。

关键词:

三语学习者;主观跨语言相似度;词类;语法

10 混合式教学与二语水平对英语句重音感知准确性的影响

蔡晨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树人大学基础学院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学界针对不同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却鲜有讨论。本研究以20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混合式教学和二语水平对其英语句重音感知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管是高水平二语者还是低水平二语者,“显性+隐性”方式的促学效应都要优于“隐性+显性”方式;2)不同混合比例在高水平二语者身上存在差异,高频次输入的促学效应要好于低频次输入;3)混合方式和混合比例在低水平二语者身上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显性+隐性”的混合方式更适合中国英语学习者,混合比例的促学效应则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增加输入频次会对习得结果产生抑制效应。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二语水平;句重音;感知准确性

11英语被动式汉译方式的多文体对比研究

刘鼎甲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

本研究借助“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对英语被动式在科技、社科、新闻和文学文体中的汉译形式进行对比考察。首先,本文结合语境论,系统梳理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社会文化语境”界面;其次,在上述框架下,考察英语被动式的汉译形式及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词汇-语法和词汇-语义特征的分布规律与差异。此外,本文认为,从“社会文化语境”角度出发,不仅可考察被动结构的语言特征,也能充分解读翻译的目的、翻译的过程、源语文本和目标语、译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弥补了语料库研究缺乏阐释力的不足。

关键词:

被动式;翻译;社会文化语境、文体;语料库

12面向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的术语重塑——文质论话语转型实践与反思

刘润泽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译学话语构建实践日趋活跃,历经了文献资源梳理、理论阐释与现代化转型等发展阶段,从话语构建实践走向方法论自觉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译学文质论的话语转型实践出发,借助传统译论话语素材及可视化工具Protégé,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当代构建的术语路径。中国传统译论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形态,而传统译学术语作为构成传统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也是传统译学话语构建的关键切入点。本文认为,中国传统译学术语是典型的厚概念,其背后的知识内涵与理论思维亟待深度挖掘。在概念史与概念体系向度上对核心传统译学术语进行知识重塑是中国传统译学话语当代构建的必需路径。

关键词:

传统译学术语; 话语构建; 术语重塑; 文; 质

13翻译微观史书写:理论与方法

张汨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自翻译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翻译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但没有完全摆脱罗列史实的窠臼,而近年来兴起的微观史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在介绍微观史内涵及其在翻译史研究运用现状基础上,本文从微观史与翻译史的契合点、研究材料、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翻译微观史书写的方法论问题,认为翻译微观史研究的开展可以结合微观史、描写翻译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而促进跨学科对话。

关键词:

翻译史;微观史;翻译微观史;描写翻译学;社会学

14鲁迅翻译伦理观探析

骆贤凤

湖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目前有关鲁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却鲜有研究涉及其翻译伦理思想,一是因为“翻译伦理”是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的概念,二是鲁迅似乎很少明确地提出类似翻译理论的观点或主张。事实上,他在33年的翻译活动中,在思想或原则上信守正义、诚信、忠实和责任等译者职责或伦理,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具体表现在:关注弱小民族的文化,强调民族利益至上,满足社会政治需要,诚于自己的外语能力,忠实于作者、原文和译文读者,开启民智,积极传播异域文化。基于国内外翻译伦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考察鲁迅秉承并践行的这些翻译伦理观,以其言观其行,以其行证其言,以便更加全面、深入地进行有关鲁迅的翻译家研究,并丰富翻译伦理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

翻译伦理; 正义观; 诚信观; 忠实观; 责任观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标题
内容
关闭
内容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演讲比赛   |   关于我们   |   手机访问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