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
王守仁:扎根中国大地,编好英语教材 三十余载的从教生涯中,王守仁积极探索中国一流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潜心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着力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讲的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他主编的3种教材在高等教育类、基础教育类、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分别获得二等奖。 探索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在王守仁看来,高校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需从语言、文化、思想三方面下功夫。 在语言方面,王守仁提出,大学的外语专业教育追求高深知识的传承、传授与创造,培养学生精准、自然、纯正的语言能力,引领其精进外语,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立场,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 “语言不仅作为工具而存在,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语言本身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使用存在很大的不同。” 王守仁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南京大学倡导研究性教学,以高深知识为支撑,高阶思维为导向,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信息传递和知识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心智,通过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和创造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教育需不断满足国家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栋梁之材。”王守仁说。 他主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成果主动适应新时代外语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新挑战,以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凝练“跨文化能力”理念,创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体现了一流本科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研究外国文学应扎根中国大地 作为一名外国文学专业工作者,王守仁坚持要重视阅读文本,对文字本身怀有敬畏之心,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正认识一个国家的文学、认识一个作家的创作,只有通过自身的阅读这一唯一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强调“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坚守本土文化的意识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王守仁指出,文学是人学,描写的是人性。外国文学作品帮助我们认识作为普通人的各个国家的国民,认识各国民族特性,洞悉历史文化语境中普遍人性的各种表现形态。 文学一方面是超越国界,描写全人类相通相同的感受,另一方面表现出各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的独特性。在深层次上,全人类是相同的,这构成我们进行沟通的基础。包括文学在内的世界各国文明与文化需要通过广泛而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平等相待,从而实现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在这过程中,外国文学工作者是大有可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外国文学作品包含了独特的民族经验、知识和视角,中国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外国社会与文化,并得到启迪。就了解异域文化而言,除了英美法德俄等世界主要大国以外,还要拓展范围,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学文化的研究,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扎根中国大地,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高度去审视和研究外国文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研究的空白、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外国文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外文化交流,还可以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让本土文化得到借鉴,获得补充,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弘扬,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现实需求。 立德树人是教材建设主要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传统上注重语言能力培养,对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不够。作为高教社版《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主编,王守仁带领团队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将立德树人作为教材建设的主要目标,致力于打造一套体现外语课程思政要求的大学英语教材。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将新教材定名为‘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王守仁说,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是课程思政的灵魂和核心,举旗帜、育新人要成为这套教材的特色。“明德”与儒家经典《大学》建立关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的落脚点是育人,涵养人格,止于至善。专业课程蕴含思政资源,需要教材这一重要载体去发掘。 王守仁指出,现有的外语教材在课程思政方面普遍缺乏系统性,为此,《明德英语》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单元话题的建构原则,即总体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为宏观引领和参照框架,并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有机融入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在公民、社会、国家三个层面进行主题布局。 《明德英语》的《综合教程》分为三册,每一册均涉及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第一册以公民层面为主,第二册以社会层面为主,第三册以国家层面为主。同一核心价值观念会采用循环方式,选取不同切入点,螺旋上升地处理,帮助学生深化认识。 《明德英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为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的“基础”“提高”和“发展”分级目标框架,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为语言水平的难度等级坐标。其《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册总体上对标《量表》五级的能力描述,即通过两学期通用英语课程学习达到《量表》的五级水平。第一册的初始单元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必要衔接,实现《量表》四级到五级的平稳过渡。《综合教程》第三册以《量表》五级为起点,实现五级向六级的跨越,对标《量表》六级的能力描述。在语言技能训练上侧重读、写、译,同时也有足够的视听输入与口语输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作为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主编,王守仁认为,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这一点对中小学教材尤其重要。教材是连接《课标》和教师、学生的桥梁,《课标》的理念是要通过教材来传递的。 “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材的编写理念和设计思路应突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教材的编写还要坚定文化自信。”王守仁强调道。 王守仁提出,教材编写要遵从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内容上循序渐进。教材编写者不能违反外语教育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科学性原则中还要包含有关适切性的问题。教材编出来,学校要能用得起来。我们国家区域发展不均衡,甚至同一个城市的城区和郊区,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都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讲,一线城市教育资源还是很多的,东部地区的教育发展较快,但西部偏远地区就相对弱一些。因此,教材编写要体现适切性。如何能在外语课时、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各地需求,让大家都觉得教材好教、好用,这是进行教材设计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材编写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 关于王守仁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义务教育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 王守仁主编部分教材 ★《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该书精选了英国自14世纪以来的近50篇文学名篇,包括乔叟、莎士比亚、培根、狄更斯、哈代、劳伦斯等英国文学大家的杰作以及弥尔顿、华兹华斯、拜伦、雪莱、艾略特等著名诗人的诗歌精选。本书注意收选国内已出版的英国文学读本中通常没有收选的重要作品,并偏重20世纪作品。 ★《20世纪英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该书注重学术严谨性,考证细致,阐释得当,同时,论述力求深入浅出,体现导读的特点。参考文献汇总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很有针对性,使查询相关材料的好助手。书中附有珍贵的人物照片、历史地图、插图等,图文并茂成为该丛书的一个特点。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1-3),译林出版社,2020年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选择性必修1-4),译林出版社,2020-2021年 ★《实用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教材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编写依据,融合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定位于高等学校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课程教材,以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将语言学习与价值观塑造深度融合为主要特色,“举旗帜、育新人、兴文化”,通过中西文化与价值观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学”“英语学习教师版”、《外国文学研究要做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工作》(文/王守仁,载《外语研究》2017年第6期)、《论“明明德”于外语课程——兼谈《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文/王守仁,载《中国外语》2021年3月) 关键词:王守仁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