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
顾明远谈“强师计划”:培养高素质教师,师范院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顾明远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提出要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作为一名师范教育的“老兵”,看到这个文件特别高兴,倍感振奋。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最有力保障。 我认真看了强师计划,发现有许多亮点: 强师计划注重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第一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培养有思想道德品质的学生。 我把师德归纳为容易记住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敬业就是要愿意当老师,热爱教育工作,“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是当好老师的前提。爱生就是热爱学生,坚持“儿童第一”,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 师德重在建设,师范院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提高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思想、道德修养。在职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钻研,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长见识、出智慧,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强师计划努力推进教师教育体系“迭代升级” 强师计划提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中国教师队伍的建设走什么道路,过去存在一些误解,走了一些弯路。 21世纪初提出师范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似乎不需要单独的师范院校了,一些师范院校追求综合性,师范教育资源大量流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振兴教师教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师范院校已重新重视教师培养,200多所师范院校、500多所非师范院校支撑了2.1亿学生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养。当前,我国1586万基础教育教师从学历要求来讲基本上已经达标,但教书育人的能力有待提升。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师范院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我国人口多、学生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国情,师范院校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还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 不仅如此,如何让教师教育不断迭代升级,需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强化专业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育实习,建设一流教师教育院校群和学科群。 同时,以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以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与师范院校一起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摇篮、在职教师成长发展的家园,培养出一批高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物,共同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强师计划特别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要加强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少数教师质量还不达标,有些地方教师待遇还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很难招聘到优秀教师。 特别是中西部乡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与东部地区有很大差距,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现有教师水平不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育质量不能保证。几十万特岗教师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一部分不能长期留在农村。 因此,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是当务之急。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落实强师计划,首先要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的保障问题。要加强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加大定向培养力度,除部属6所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之外,应该把公费师范生培养拓展到地方师范院校,招收本地生源,这样可以使这些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2021年国家实施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让高水平师范院校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本科层次高质量师资,将有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另外,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当地教师待遇,给予更具吸引力的区域性补贴;另一方面要为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平台和空间,使他们有事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同时,要把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可以通过省市或学校一对一帮扶农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把农村教师吸收到工作室,与优秀教师共同钻研课程教材,共同备课,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特别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 强师计划除了提出到2025年教师教育发展的目标外,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师范院校的评价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各地经费保障制度等。 我相信随着强师计划的贯彻落实,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定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强师计划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