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介绍 > 正文 |
《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5期目录与摘要一览 目 录
卷首语 中国外语教育的三个转向/杨丹 “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 多人谈 无障碍社会的语言之功/李宇明 问题驱动 促进语言文字事业新发展/赵世举 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展望/文秋芳 新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三大重点/刘朋建 中小学语文教育亟须语言学家参与/苏新春 人文基因智能计算将成为语言文字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周建设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语言文明/郭熙 语保工程在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中的作用/曹志耘 语言服务聚焦新时代/屈哨兵 专题研究 国际学术话语权 论外在学术语言和内在学术语言——兼及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文秋芳 学术评价中的语言因素及影响机制/张天伟 中国学术语言的中英文地位问题/张治国,崔楠楠 从《语言政策》期刊看中国语言规划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沈骑,孙雨 术语与科技话语能力建设:法国的实践及启示/赵世举,郑蒙 “国际学术话语权”多人谈/孙吉胜,王文,赫琳、贺逍遥,孟源,陈练文,郑咏滟 语言生活研究 国际中文教育全拼音教学的学理、构想与价值/史有为 论闽、粤、客方言的保护传承问题/庄初升 提 要
论外在学术语言和内在学术语言——兼及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9) 提 要 近年来关于学术国际话语权中语言权问题的研究,鲜有论及学术产品生产过程中学者学术思维层面所使用某种语言的作用。事实上这种隐藏在学术思维层面的语言以及构建于其上的概念体系,对于提高中国学术话语权发挥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中国学者的学术思维长期被以英文为载体的概念所占领,将严重影响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外在学术语言与内在学术语言这一对新概念。就前者而言,英文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霸权”地位,中国学界对此已有充分讨论,并提出“中英文双语发表”和“中文优先发表”两个应对之策;而对后者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以亲身经历为例,展现自我学术思维对语言依赖状况的变化过程,反思内在学术语言对学术创新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多年海外学习的经历使作者大脑中建立了基于英文的概念体系,其积极作用是帮助作者获得最新的学科知识;其负面作用是自我学术思维受该概念体系支配,并依赖于此开展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当认识到这一负面影响时,作者便努力冲破自我学术思维中英文“称霸”的局面,致力于构建平衡互动的中外学术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可以为提高中国学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隐性话语空间,同时有利于推进中国学术国际化进程。作者带领团队提出的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则是平衡互动体系一个有益的应用尝试。 关键词 学术国际话语权;外在学术语言;内在学术语言;学术创新 学术评价中的语言因素及影响机制 张天伟(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9) 提 要 学术评价是学术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语言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但中国现有学术评价研究较少关注语言因素的影响。考察国内外4种权威的大学排名体系中与语言相关的评价指标和国内不同类型高校对教师学术能力的考核标准,从机构和个体两方面研究语言因素在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中的显性和隐形作用及其传导机制,发现:学术评价中的语言政策是一种隐性的语言政策,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语言外因素和语言管理、语言信念等语言内因素的影响;显性的量化评价指标在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语言政策在学术评价中的动态调整体现了能动性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关系。为提升中文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议建立学术评价中合理的语言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评价体系改革,掌握评价话语权。 关键词 学术评价;学术语言;学术话语权;大学排名;语言政策 中国学术语言的中英文地位问题 张治国,崔楠楠(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1306) 提 要 学术语言指学界所用语言,主要表现在教学语言、书刊语言和会议语言3个方面,它对语言本身、社会和国家发展都意义重大。如今许多非英语国家本国语的学术语言地位都受到英语的挑战,中文也不例外。根据学术语言的3种表现形式和语言政策的3个成分(即语言意识形态、语言管理和语言实践)所构成的单循环关系,可以构建9个有关学术语言地位评判的指标。我们通过文献统计法和问卷法来收集中国境内有关中文和英语作为学术语言的相关数据,然后通过比较法来评价中文在学术英语影响下的地位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这9项指标中,中文有6项不如英语,仅有3项强于英语;这3项优势还是因为占了国内主场之利,但目前也受到英语的侵蚀。可见,中文的国内学术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界需提高学术语言的功能认识,加强中文作为学术语言的对策研究;处理好学术中文和学术英语之间的博弈与平衡关系;牢牢稳固中文的国内地位,逐渐扩大中文的国际影响;制定和实施多维实用的学术语言政策。 关键词 学术语言地位;中文;英语;安全隐患;对策建议 从《语言政策》期刊看中国语言规划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沈 骑,孙 雨(同济大学 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092) 提 要 学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中国学术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研究多以文献计量分析为主,缺乏针对特定学术领域的国际学术话语权构建的个案研究。考察国际学术期刊《语言政策》创刊20年来研究性文章的来稿及录用情况、关键概念、文章引用文献及被引用情况,构建语言政策国际学术话语的分析框架,从研究选题、概念使用、文献引用及价值立场4个角度探究中国语言政策国际话语权发展的成绩与问题,发现近年来,虽然中国语言政策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平台能够坚持语言政策研究的中国立场,同时研究的问题意识促使学者选题与国际选题保持一致,但是总体上看,与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构建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中国语言政策学界仍需提升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国际传播的问题意识,增强中国语言实践本土概念的创新意识,提升中国语言政策本土文献的使用意识,坚持语言政策研究中国立场的战略意识。 关键词 语言政策;国际话语权;语言规划;学术话语;国际传播 术语与科技话语能力建设:法国的实践及启示 赵世举,郑 蒙(武汉大学 文学院/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2) 提 要 科技话语能力是国家话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不可或缺的支撑之一。术语是科技话语的精髓,在科技话语能力建设中发挥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法国非常重视术语建设,在术语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术语的体系化、本土化、规范化、普及化和国际化等方面推进扎实,形成了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相关主体互动协同的术语建设模式。该模式在丰富法语、服务科技交流和社会生活、提升科技话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术语建设尚存在工作机制亟待创新、未见出台有关术语的法律法规、国人术语意识较淡薄等问题。法国术语建设的实践与成就启发我们,中国术语建设应更新理念、强化服务,优化常态化体制机制,加快术语立法,增强社会术语意识,打造“知识中文”“科技中文”。 关键词 术语;科技话语能力;话语体系;法国;法语 国际中文教育全拼音教学的学理、构想与价值 史有为 提 要 传统上,国际中文教育都是全汉字教学,汉语拼音只是作为注音工具。汉语拼音具有辅助性文字的作用。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加速推进,设立全拼音教学是加快中文推广的新举措,也是一种辅助性文字的试验。来华留学生类型不同,存在全拼音教学的需求。从学理上讲,只要满足适当定型化的需要,并有拼音-汉字智能转换的支持,就可以在“受限汉语”的基础上,即在“言文适配”的情况下,实现全拼音教学。全拼音教学具有阶段性,至少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顺利完成初级阶段学习。与此同时,“拼音+识字”和全汉字教学可以为另一部分学习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辅助性拼音文字需要专门设计,包括声调表示、文字定型化、分词连写等,都必须有超常规的设计,这些也是全拼音教学成功的关键。全拼音教学将为汉语打造另一种中文表达形态,并助力中文走向世界,成为另一种世界通用语选项。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全拼音教学;受限汉语;定型化;分词连写 论闽、粤、客方言的保护传承问题
庄初升(浙江大学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提 要 闽、粤、客方言是中国南方的三大方言,近数百年来随着离乡的华人而播迁境外,成为海内外华人社区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是极为宝贵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闽、粤、客方言的实际应用还经常与国家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特别值得关注,如学理层面大陆与台港澳地区方言的源流关系。闽、粤、客方言作为大类方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尽管没有整体消亡之虞,但是边界方言的濒危境况以及包括广州、潮州、厦门、漳州、泉州、梅州这类权威方言城市在内的方言核心区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方言衰变迹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当前我们要从语言生态的角度更加积极稳妥地保护闽、粤、客方言的语言安全,长久有效地维持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同声同气的语言文化联系。对闽、粤、客方言加强保护传承和维持其语言活力在中国的语言战略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加强科学的社会规划;建立“从娃娃抓起”的方言母语传承体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言保护合力;将三大方言保护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统筹管理和专门保护。 关键词 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语言战略;方言保护 关键词:语言能力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