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的两位大先生——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的111周年诞辰与110周年诞辰纪念。2022年9月17日,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档案·手稿·知识建构:北京大学与中国东方学’学术工作坊暨纪念季羡林、金克木先生学术成就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民主楼208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东方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组、“‘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中国与南亚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组承办。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研究单位的28位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中国东方学学科史等领域的专家、青年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工作坊。
工作坊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教授、图书馆馆长陈建龙教授、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教授、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致辞。
孙庆伟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北大东方学学科始终秉持“学贯通西、融通中外”的学术使命,逐渐探索出以“文字、文本、文学、文化、文明”等“五文并举”的语文学传统,在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他表示北大会继续加大对冷门绝学研究的投入与支持,期待北大东方学学科在新时代下继续培养扎根中国大地、肩负时代使命的高水平东方学实务人才和科研骨干;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季羡林与金克木等前辈的优良学风,在学术高原的基础上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形成涵盖语言学、文献学、历史文化学科,以及区域国别学等领域的多元学科结构;进一步推动与东方国家地区的文明互鉴,以理解非西方世界各民族和亚非拉多民族为使命,在诠释文明、解读国情、拓展交流、资政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教授深情重温了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与北大图书馆之间的种种因缘,并且表示北大图书馆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时所强调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精神,加倍努力、加强合作,进一步为服务学术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强调了北京大学在中国东方学学科史上所具有的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回望来时路,不忘初心。其次,王邦维教授强调了档案与原始文献在学术史、学科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档案的发掘、解读、整理同样也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学术素养。第三,王邦维教授列举了两份北京大学档案馆所藏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时有关新设“东方语文学系”的北大档案,强调指出,在当年的8月27日和29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不过刚刚十来天,当时北大文科最主要的一群前辈教授,在经历了八年艰苦流离和艰辛奋斗之后,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而是开会商量和策划新的学科建设。前辈们由此所表现出的对国家和学科建设的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至今让人感动不已,值得我们学习。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在回顾季羡林先生与金克木先生的学术生平的基础上,肯定两位先生为搭建中西方文化桥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做出了杰出贡献,而手稿、档案这些物质资料则生动记录下了他们的学术魅力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李淑静教授最后表示外国语学院即将在院图书分馆建设学科史电子资料库,以便师生们研究之用。
在圆桌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就福克司藏书的流转问题,罗常培与吴晓铃、金克木等人的关系问题,季羡林入聘北大及其与陈寅恪之间的关系问题,周叔弢先生1952年的捐书问题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工作坊闭幕式由吴杰伟教授主持,陈明教授做闭幕致辞。陈明教授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支持会务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学生们以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所给予的支持表示了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