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介绍 > 正文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3期内容简介 特稿 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与话语实践 01 “新外语”专栏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建设:挑战、构想与路径 外语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理论与路径 02 “外语教育研究中的叙事探究”专栏 外语教育研究中的叙事探究 优秀高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养成的叙事探究 博士研究生的情感体验与身份建构叙事探究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习期身份建构叙事探究 03 理论与实践 从中国高阶英语学习者的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看思维模式迁移 工作记忆与二语阅读理解关系的多维度考察 六级、雅思、托福写作测试的反拨效应机制对比研究 新闻编译测试评分量表的研制与验证研究——基于多面RASCH模型的分析 二语语音感知及与产出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日语促音习得的实验证据 04 翻译研究 译者与文本的灵性互动——机器翻译尚待突破的瓶颈 明清西方数学词语汉译用字与中国数学话语体系建设 胡适与早期社会主义文献的翻译——兼与黄兴涛教授商榷
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与话语实践 南京大学大外部/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陈新仁 南京大学大外部 /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 金颖哲 提 要:形象一直以来是哲学、社会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经典话题,但相关研究往往采用宏观视角。受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影响,形象研究迎来了“话语转向”,形象建构与传播开始引发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话语分析或会话分析探讨形象建构问题,但这些研究因缺乏合适的分析框架而总体显得片面、主观。为此,本研究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以形象的话语建构观为理论导向,尝试对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和话语实践方式作系统考察,以期能够为未来的形象研究提出一个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形象;形象建构;自我呈现;话语实践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 何宁 王守仁 提 要:随着新文科建设在我国高校全面展开,外语专业的创新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外语专业,是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新外语。新外语建设基于《国标》和《指南》,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指引,培养的是能够传播中国、沟通世界的新型人才。外语专业的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理念,不断探索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新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国际传播 “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建设: 挑战、构想与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 袁筱一 提 要:“新文科”的概念自2018年在教育部“四新”建设中得到明确表述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学科都重新审视了新时代国家对人文与社会学科建设提出的新命题,试图从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角度加以回答。本身就跨人文与社会的外语学科概莫能外。从“新外语”,到“大外语”,很多专家就外语学科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试图从对“新文科”的解读入手,对“新文科”之“新”对外语学科提出的挑战以及外语学科可能的应对提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文科;外语学科建设;新外语;大外语 外语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 问题、理论与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 郭英剑 提 要:课程思政是当下中国高校所有专业建设的重点,本文探讨外语专业该怎样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特别是期间遇到的认识问题、理论依据与现实路径。本文首先从外语专业的特点出发,厘清了外语专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误解乃至错误认识;其次重点探讨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以及建设的现实路径,明确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在核心与显性价值;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阐释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语境下进行外语教学与研究,试图回答外语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关键词:外语专业;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内在核心;显性价值 外语教育研究中的叙事探究 华中科技大学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张志武 提 要:叙事探究在外语教育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为依据,梳理了该领域叙事探究的理论视角、研究主题、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研究者多采用实践共同体理论和定位理论,侧重身份、动机等主题;数据收集以多渠道数据、历时数据、互动中的叙事、叙事框架和多模态叙事等方式为主;数据分析常采用主题分析、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叙事性分析。最后,对叙事探究在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叙事探究;外语教育;叙事分析;叙事性分析 优秀高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养成的叙事探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 /英语学院 杨鲁新 提 要:本研究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借助活动理论剖析了一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故事,挖掘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本研究发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内部矛盾驱动的拓展学习过程,充满着各种矛盾、张力的较量。基于矛盾的反思性实践和教师强烈的主动发展意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根源。本研究表明教师教育应触及教师的自我经历及其教学环境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叙事探究;活动理论;矛盾 博士研究生的情感体验与身份建构叙事探究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姗姗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龙在波 提 要:本文探讨一名博士研究生求学期间的情感体验和多重身份建构过程。数据收集历时三年,数据以小故事为主。数据分析从社会文化理论的微发生、个体发生和社会文化背景三个层面进行。结果表明该博士经历自卑到热情的情感变化,建构了学习者到研究者等多重身份,情感体验交织着不同的身份转变,这些都与该博士生的学习环境、成长经历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密不可分。文章指出,博士生学术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身份建构。 关键词:情感体验;身份建构;叙事探究;社会文化理论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习期身份建构叙事探究 江苏大学 李 霞 华中科技大学 徐锦芬 提 要:本文采用叙事探究方法,以一名职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实习期身份建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教师在实习期建构了批改工具、良师益友、学习者、多面手及教师预备兵等多重身份。影响其身份发展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过往学习经历、反思能力和情感,社会因素主要为重要他者和学校文化。本研究对推动职前教师积极身份建构和职前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实习;教师身份;叙事探究 从中国高阶英语学习者的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看思维模式迁移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王文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雯雯 提 要:本文主要究考英汉本族语者及中国高阶英语学习者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的动因。研究发现:1)英语时间状语从句前置或后置于主句均可,但以后置为其语序主导性倾向;2)汉语时间状语从句以前置为其绝对优势语序;3)中国高阶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时,其时间状语从句的语序分布也明显呈现出前置倾向,偏离了英语目标语的语序主导性倾向,这不仅关涉表层的语言迁移和深层的概念化迁移,而更与其基底的思维模式迁移相关,其根源在于王文斌(2013a,2013b,2019)提出的关于英语民族的强时间性思维特质和汉语民族的强空间性思维特质差异。 关键词:二语习得;时间状语从句语序分布;英汉时空性差异;思维模式差异;思维模式迁移 工作记忆与二语阅读理解关系的多维度考察 宁波大学 苗丽霞 提 要:研究考察工作记忆与二语阅读理解的多维向关系。结果发现:1)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存储成分中,只有加工成分与二语阅读理解显著相关,说明其对二语阅读理解的作用更大;2)二语推断性理解对工作记忆资源的依赖性大于二语字面理解;3)工作记忆与二语阅读理解的关系也受学习者二语词汇宽度水平的影响,二语词汇宽度水平低的学习者对工作记忆资源的依赖性更强。研究揭示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在二语阅读理解中的交互性。 关键词:工作记忆;二语阅读理解;词汇知识 六级、雅思、托福写作测试的反拨效应机制对比研究 重庆大学 肖 巍 辜向东 提 要:本文探讨和对比了六级、雅思、托福写作部分的反拨效应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成就型考试使用以考试价值为中介影响语言学习和应试备考;工具型考试使用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考试设计以考试价值为中介影响语言学习,以价值和期望共同作为中介影响应试备考。工具型考试使用对语言学习、考试设计对考试价值、考试价值对应试备考的影响上,三项考试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证实了反拨效应在写作测试上的特定性,以及在不同考试之间的变异性。 关键词:反拨效应;写作测试;结构方程模型;期望价值理论 新闻编译测试评分量表的研制与验证研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郑美玲 提 要:为了科学地量化考生在新闻编译测试中的作答表现,本研究基于新闻编译能力模型构建三分项五等级编译评分量表,包括内容转换的准确和客观、信息编辑的适度和合理、语言运用的准确与得体三大评分维度,另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新闻编译九级整体量表,并利用facet软件对3名评分员使用两份评分量表对同样60份编译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量表的质量。数据显示,两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相比之下,分项量表能更准确地区分考生的新闻编译能力,量表各分数段之间的区别更明显,评分员使用该量表时评分员效应更小,评分信度更高。 关键词:新闻编译能力;整体量表;分项量表;多面 Rasch 模型 二语语音感知及与产出的相关性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任宏昊 提 要:本研究以10名日语母语者及40名不同方言背景的高级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两阶段的语音感知实验,对其促音、非促音对立的感知情况进行对比与探讨。结果发现,促音、非促音对立感知对受刺激音拍数影响较大,且各受试组均能以促音部时长与总词长比例为变量表现促音与非促音高水平的范畴感知。同时,母语(方言)差异导致促音、非促音对立显著不同的感知倾向,在其感知水平上可见由母语(方言)引起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而明确该因素作为非时长性线索的影响。研究还通过对照促音、非促音感知与产出指标,证实语音感知优先于产出水平,为进一步诠释语音习得两过程的关系提供实验语言学参考指标,证实语音感知优先于产出水平,为进一步诠释语音习得两过程的关系提供实验语言学参考。 关键词:二语习得;语音感知;相关性;促音 译者与文本的灵性互动 中南大学 范武邱 王 昱 提 要: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机器翻译已达到很高的智能化水准,但目前与人工翻译的译文质量仍有不小的差距。机器翻译总体上作为一种直线型的、单向度的、高度规整的符码转换活动,由于缺乏与文本之间的灵性互动,因此其在高阶思维的运用、对语言的精准理解和表达、对原文风格美感的再现,以及灵感译文的产出等方面与人工翻译相比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短板。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实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机器翻译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机器翻译;灵性互动;发展瓶颈 明清西方数学词语汉译用字与中国数学话语体系建设 贵州师范大学 张必胜 提 要:明清两朝在翻译西方数学的过程中,选用汉语词语来表达西方数学中对应的外文词语,主要采用了音译、意译、创译、借用和综合等方法。明朝的西方数学词语汉译用字是我国历史上西方数学词语科学翻译的肇始,清朝的汉译数学术语在明朝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明清两朝在西方数学词语汉译用字上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技巧,从而使得大规模翻译西方数学得以实现。同时,明清两朝大量翻译西方数学使得汉译数学术语体系逐渐形成,为中国数学新知识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中国数学知识体系形成的同时,构建中国数学话语体系。 关键词:明清汉译数学术语;汉译用字;术语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 胡适与早期社会主义文献的翻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 雷炳浩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马会娟 提 要:胡适曾赞助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献的翻译,遗憾的是,相关研究却为数寥寥。黄兴涛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刊文论述胡适与《资本论》翻译之关系,将胡适不支持李季翻译《资本论》的原因归结为两人立场的对立,并给出了三点证据,这其中确实存在不少误解。笔者借助胡适日记、书信等一手材料勾勒胡适与社会主义关系之变化,梳理胡适对社会主义文献翻译的赞助,并对黄兴涛的观点做出回应,从而揭示胡适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传布的贡献。 关键词:胡适;社会主义;翻译;李季;千家驹 我刊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作者警惕各类假冒刊物 近来有作者反映收到我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并要求缴纳版面费。我刊郑重申明,我们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审稿费、版面费等。 我刊唯一的投稿途径是登陆网站:www.teachlanguage.ecnu.edu.cn,不接受邮箱投稿,我刊的联络邮箱为:flta@mail.ecnu.edu.cn,有关于稿件情况的问题可通过邮箱咨询。任何以其他邮箱发出的稿件录用或其他通知都不是我刊的行为,我刊也从不收取版面费,请广大作者警惕各类假冒刊物。 关键词:外语教学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