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言论纵横 > 正文 |
第六届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暨语言服务承德论坛成功举办
李克军首先对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和语言服务研究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的地方高校、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语言服务研究所成立于2020年,其外聘顾问专家及校内团队参与语言服务、学科建设、语言服务标准编制、语言服务行业报告起草、语言服务,专著出版等,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罗选民在致辞中肯定了外语界面研究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10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他指出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的成立、发展与壮大,就是对当下教育转向、人才战略与国家需求的即时响应,更是对当下和未来中国外语教育的理念引领和实践导向。他认为,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自10年前成立之初所倡导的“交叉”“融合”“跨界”理念,将会对中国的外语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董洪川在发言中指出,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以外语为大本营,应时代的需求,以打通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的壁垒和推动外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使命,以推动外语学科发展为目的,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后他深情回顾了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成立10年来取得的点滴成绩,并对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跨界复合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外语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上午第一部分的主旨发言由董洪川主持。发言专家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广西大学君武学者罗选民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翻译家朱振武教授。罗选民的主旨发言题为“跨学科翻译的定义、路径与案例分析”。他首先就翻译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评析,随后提出了跨学科翻译研究的两种途径:外部驱动途径(包括引入和导出)和内部驱动途径,并界定了翻译跨学科性(相关性、融合性、创新性),最后通过三个跨学科个案分析,揭示了跨学科翻译研究的主体性和合法性,澄清了翻译界存在的认识误区。朱振武的发言题为“新文科语境下翻译学科的跨学科展望”。他从新文科理念出发,对新近确立的一级学科翻译学科进行了学术定义和学理阐释,对翻译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努力方向进行了学理展望,并从界面视角和中国视角,对翻译专业人才和翻译学者的话语创新进行了深刻反思。 第二部分的主旨发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刘丽芬教授主持。发言人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永伟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高永伟的主旨发言题为“语料库驱动的英语新词研究”。他指出新词发掘和研究主要依赖新近的各类语料,传统的英语新词研究语库规模相对较少未能全面地体现英语词汇的最新发展,语料库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新词的发掘和研究,而且更能直观地反映出词汇的变化。张法连在题为“国家法律翻译能力建设探索”的发言中指出,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直接决定了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法律翻译能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关键抓手,国家法律翻译能力的提升是我们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前提保障。 第三部分的主旨发言由朱振武教授主持。发言人为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英教授和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申富英教授。刘英的发言题为“文学、交通与网络社会”。她指出,交通作为联通工具促进了社会网络的空间扩展和“网络”社会的兴起,维多利亚小说记录并思考了交通与社会网络、网络社会之间的关联,绘制了流动性转型时代的认知地图。申富英的发言题为“论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景观”。她指出,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时间不再是纯哲学层面的抽象概念,更不是单纯由自然日夜所标识的时间或钟表所衡量的时间,而是由一系列对时间的不同经历、标记和述说,以及对一系列以复数形式存在的、生成新的体验、标记和故事的时间的探讨所构成的景观。 下午的会议于14时准时开始。第一部分的主旨发言由我校博士生导师吴淑琼教授主持。发言人为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文旭教授和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仁强教授。文旭的发言题为“语言研究的系统观”。他从二十大报告中的系统观讲起,指出语言学的任何一个范式、流派、理论或视角,都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必然会打上时代烙印,暴露其自身局限。为了克服这一局限,系统观是语言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语言学的自然回归。王仁强的发言题为“唯科学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论”。他从本体论、逻辑、认识论和价值论四个维度,对唯科学主义语言学的方法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语言学亟需走出唯科学主义(牛顿思维)的困境,积极拥抱量子思维,从科学研究范式向超学科研究范式转向。 第二部分的主旨发言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主持。发言人为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卓教授。傅敬民的发言题目为“再论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特色”。他对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的五个方面:复合特色、资源特色、主体特色、问题特色、价值特色进行了阐释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功能特色”这一新的维度,认为中国特色应用翻译研究基于功能并服务于功能。王卓的发言题目为“中国教育成长小说海外译介与研究现状及思考 —— 兼谈中国教育话语对外传播”。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她检视了我国发展百年的成长小说的译介与海外研究现状,对比了西方成长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提炼出成长小说译介与传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中类型文学的规划和翻译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第三部分的主旨发言由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所长蒙永业博士主持。发言人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继辉教授和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传英教授。王继辉的发言题为“整合语言服务研究资源,搭建语言服务学术高地”。他分析了语言服务行业和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建议加大整合产学两界优质资源的力度,联手打造瞄准国内国外学术前沿的“语言服务文献库”,为本领域研究者提供权威学术资源共享平台。王传英的发言题为“语言服务业发展与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他详细阐述了今年全球语言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新兴语言服务内容,借助管理学派“钻石模型”,探讨了中国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及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 第四部分主旨发言由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勇教授主持。发言人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廖光蓉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博士生导师刘丽芬教授。廖光蓉的发言题为“中医药概念既意合又意象表达式体认研究”。他从中医药语言抽象、复杂、模糊、难懂的特点入手,探讨了中医药概念的分类、意合式表达、意象式表达以及既抽象又意象表达式,并在体认语言学视域下探讨中医药概念既意合又意象表达式的体验基础、认知操作和实现途径。刘丽芬的发言题为“中俄罗应急场域符号景观构型对比”。她探讨了应急场场域事件不定性决定符号景观的程式化,及事件突发性规约符号景观结构的简洁性,分析了提示危险、表示禁止时,汉俄应急符号景观的差异;指出汉俄各结构有差异,非语言符号成同质化的趋势。这为中俄符号景观建设互鉴及互译提供了参考。 在主旨发言结束后,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永峰教授致闭幕辞。他对诸位专家及嘉宾的十四场主旨报告进行了详细和周到的梳理,对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的学术影响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下一届大会承办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朱琳教授随后致辞,她介绍了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并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热忱欢迎大家到华侨大学参加下一届界面研究年会。最后,胡安江对出席论坛的所有专家学者、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云端的参会师生表达了衷心感谢。他指出,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10年来的薪火相传和点滴成绩,得益于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悉心关怀和积极参与,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助推外语界面研究专委会的各项工作,共同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