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言论纵横 > 正文 |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研讨会在北外举行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CCAS)是由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GAFSU)发起,来自181个国家、覆盖100多种语言的学者组成的国际学者学术网络,共同体秉持“增进国际理解,共创美好未来”(Better Understanding, Better World)理念,聚合各国区域国别学学者的知识和智慧,促进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深化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及相关全球问题的研究。
杨丹、穆罕默德·哈利里、杜占元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他们表示,和平、发展和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它既是经济、社会问题,也是政治、文化问题,既有历史和现实维度的相交,也有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的互动。因此,对“包容、共享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实现相互尊重,达到相互合作的目的,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杨丹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主旨发言,他表示,中国历来是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者,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征,也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将引领规模巨大的人口迈入现代化门槛;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现代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注入持续动力,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新选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姜锋作了题为《世界持续和平与发展需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旨发言,他表示,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成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急剧提速背景下新的时代课题。他认为,超越民族国家视野,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立场,创造共通性和独特性对立统一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共同安全与发展的可行路径。要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倡导文明交流互鉴,进而实现共同繁荣,以建立真正的共同体。 埃德蒙·穆卡拉认为,如今世界面临多重、多维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地区冲突等问题,我们要加强区域合作建立危机预测,使发展更有生机活力、更具可持续性。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以改善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从而建立和改进危机的预测;二是增加对地方能力建设和针对具体情况的长期适应措施的投资,特别是在农业和畜牧业部门,保障有抵御力的生计和加强粮食安全,以缓解未来的冲突和流离失所;三是加强善治以应对地区气候变化、人口压力和暴力等相互关联的风险和危机。 维利亚·戈瓦莱表示,联合国千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推进与实现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如果不考虑贸易自由化在实现宏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重要性,就无法理解各国取得的进展,拉美与中国的贸易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拉美左翼政治将“中国奇迹”视为当今时代的真正典范,代表了社会公平的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以及内生性的技术发展,没有意识形态制约的全球相互依存。“一带一路”倡议是拉美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被世界大国尊重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和持久合作的关键。
大会正式发布了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网站和公众号,介绍了即将出版的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全球知识生产的首个成果《区域国别学-全球视角》文集,并发布新书《指数全球2022》。上述成果是北外在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背景下于2022年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的务实性成果,充分体现了领域交汇、视角交叉和人文交流的区域国别学科特点。 杨丹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生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之时,应担当起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历史之问的责任,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裂变、提升,一定会产生丰硕的成果,为“增进相互理解,共创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的智慧与经验。2023年,共同体将致力于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者合作、推动学科建设、建设学术期刊、完善平台建设。 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员、国内学术机构的学者代表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在Zoom平台全程直播,高峰在线人数4000多人,国内外多家媒体对此次研讨会作了报道。 关键词:区域国别学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13028878号-12 ![]()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