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期刊推荐 > 期刊论文 > 正文 |
敖娜仁图雅 王蔷:把握这3点,学生的英语阅读事半功倍 关键词: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特点;中外对比;少年儿童 什么是英语阅读素养?
笔者将基于英语(为外语)阅读素养框架(王蔷、敖娜仁图雅,2015),围绕英语解码能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阅读品格三大维度,参考有关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的研究文献,分析母语少儿与外语少儿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的异同点。为了方便理解,有必要先简要解释英语(为外语)阅读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内涵。 第一,英语解码能力涵盖英语文本概念、音素意识、拼读能力和阅读流畅度。英语文本概念包括书本概念、阅读方向概念、单词字母概念和标点符号概念,是最基本的解码能力;英语音素意识指熟练操作英语音素的能力,包括音素的识别、分割、整合、删除和替换,是拼读能力的重要基础;英语拼读能力指掌握英语拼读规律和拼读生词的能力,是自主阅读的基础;英语阅读流畅度指阅读的准确度、速度和韵律,是前三项解码能力发展成熟的表现。 第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涵盖英语阅读技巧与策略、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英语阅读技巧与策略主要包括理解大意、寻找显性信息、推断信息和评论信息;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知识;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指有关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第三,英语阅读品格涵盖英语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英语阅读习惯包括阅读量、阅读频率、阅读时长和阅读方式;英语阅读体验包括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和自我评价。 对提升我国少儿英语阅读素养的教学启示
对提升英语解码能力的教学启示 1. 英语文本概念 中英文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利于形成文本概念的正迁移。然而,这也要取决于学生以往接触过的中文文本类型。不同文本有其独特的篇章结构,其阅读方式也不尽相同。若学生无相关的中文阅读经验,教师则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学习不同的篇章结构,并体验和发展相应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注意避免负迁移。我国小学生容易混淆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引入英语自然拼读后混淆情况有时还会加重。对此,教师可以先找出造成混淆的拼音和字母,通过分类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发音和拼写规律,之后基于大量阅读使学生熟练辨识。 2. 英语音素意识 帮助学生积累英语口语词汇是促进英语音素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口语词汇的积累要避免采用脱离语境的死记硬背,教师应通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和语言输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复述、表演所听或所读的内容,实现口语词汇的内化和迁移。此外,音素意识还需要进行显性操练。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由简(如音素识别和分割)到难(如音素替换)地渗透音素教学。音素教学往往不需要大段时间的专门练习,教师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教学活动中,如词汇学习或拼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将音素教学与整体教学有机融合。 3. 英语拼读能力 我国现有的英语拼读教学有两种模式:一种强调习得,主要借鉴英语母语教学,通过泛读增加语言输入,辅之以拼读教学,但由于泛读量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习得条件,学生拼读能力发展不系统;另一种强调学得,以显性的规则教学为主,系统性强,但缺少语言输入,忽略对拼读规则的感知注意、归纳总结和灵活运用,违背拼读能力的发展规律,学生拼读能力发展后劲不足。可见,只强调习得或学得都不可取,两者需协同作用。在习得上,教师应将阅读输入精准化,选择包含拼读规律的文本,并系统规划拼读教学顺序。在学得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拼读规律,为总结和运用规律打好基础。教师可以通过高亮、放大、画圈等输入强化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时关注到拼读规则。之后,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包含相同拼读规律的单词,总结拼读规律,形成主动关注并学习拼读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具备该拼读规律的单词,拼读相似的生词,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拼读规律。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运用拼读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过程中解码生词,逐步形成单词认知自动化。 4. 英语阅读流畅度 充足的阅读输入是促进阅读流畅度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题材和体裁丰富的阅读输入。这种输入不应是随意的、偶然的,而应具备精确的指向性。由于拼读能力是阅读流畅度的发展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初期,教师可多选择包含拼读规则、视觉词和高频词的读物,提供充足的操练机会。在操练阅读准确度时,教师应设计循序渐进的系列活动,如先听音频指读匹配音形,后进行跟读、同伴互读、小组共读、独立朗读、朗读表演,帮助学生系统提升阅读准确度。阅读速度可通过控速阅读(设定目标速度进行朗读练习)和控时阅读(在特定时间内重复阅读)等活动进行操练。阅读韵律可通过仿读进行操练,但不能脱离理解,因为理解了才能精准仿读。操练固然重要,但要适切,教师不应将朗读变成“读到吐”的机械性操练。 对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启示 1. 英语阅读技巧与策略 提高阅读输入、增加操练机会是促进阅读技巧与策略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输入需系统且有针对性。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围绕基础的阅读技巧与策略(如理解大意、寻找显性信息、推断信息、评论信息),选择图片较多的绘本、图片小说或带有插图的简单章节书。在中学阶段,教师需增加阅读体裁种类,选择少插图或无插图的章节书、诗歌、传记、剧本、网络文本等,逐渐细化阅读技巧与策略。此时,教师不应只关注笼统的阅读技巧与策略,而应细化它们在不同文本中的具体策略。例如,在小说阅读中,理解大意可聚焦为理解主题,寻找显性信息可细化为梳理故事情节和细节描写,推断信息可集中在分析人物和象征手法上,评论信息可侧重于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其次,操练也需系统。教师应先让学生关注到特定的阅读技巧与策略的具体作用,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其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可选择应用场景,先全班练,后小组练,最后单独练,逐步减少教学支架,实现阅读技巧与策略的内化和迁移。 2. 英语语言知识 增加阅读输入、拓展学习机会固然重要,但加强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更为关键。在现今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学习脱离语篇阅读情境的情况仍屡见不鲜,语言知识得不到有效内化。教师应强化学习的情境性,让学生在阅读时关注和分析语言知识在语篇中的作用,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则,并在应用和迁移中实现深度内化。具体到词汇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基于语篇结构梳理词汇网络,关注并分析词汇之间的关联,如在故事地图中填入关键词并基于此进行故事复述或创编。这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严谨的教学规划,分析各个词汇是需读前预教还是读中猜测,是需显性指导还是自主学习,是需系统学习还是偶然习得。对于语法知识,教师可在阅读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其表意功能,将语法知识学习与阅读理解并轨,用语法分析加强语义理解,用语篇分析加强语法意识,用读后活动加强语法运用。在语篇知识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丰富多样的文体,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及其作用,并将其迁移到之后的阅读中,如识别文中的提示词或分析作者组织强调文本主题的手法,以辅助理解。 3. 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以致用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利用背景知识促进理解。教师可选择需要用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语义推测的一系列语篇,以逐步减少教学支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背景知识理解文本,帮助他们学习有效的阅读策略。第二个层面是将背景知识转化为文化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通过感知文化现象、区分不同文化、比较中外文化等方式,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建立文化自信。例如,在阅读有关国外节日的语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该节日的氛围及其背后的文化,之后将其与相似的中国节日或其他国家节日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和原因,鉴别哪些文化行为值得借鉴或应该摒弃,进而更好地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行为和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低龄少儿提供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能看能听的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积累和内化背景知识。 对提升英语阅读品格的教学启示 1. 英语阅读习惯 在设计英语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喜好的阅读方式,比如,小学低年级以朗读为主,中高年级后逐步增加默读活动,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默读的阅读习惯。然而,阅读习惯养成的前提是充足的阅读量。教师可通过指导性分享阅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默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之后通过大量的持续默读和自由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记录和反思自己的阅读活动,形成会读且常读的阅读习惯。 2. 英语阅读体验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利用学生阅读动机强的特点,设计兼顾分享性和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体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应关注应试等因素对英语阅读产生的消极影响,为学生选择难度和内容适切的读物,丰富阅读主题和体裁,引导他们不仅为了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而阅读,还要为了其他目的(如娱乐、参与社会)而阅读,加强他们的内在阅读动机,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阅读态度,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增强整体的英语阅读体验。 *由于篇幅所限,文章中“少儿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特点的中外对比”部分及参考文献已省略,如需阅读请翻阅期刊。 作者简介 敖娜仁图雅,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以上内容摘自《基础外语教育》2022 年第 6 期 ,原题为《少年儿童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特点的中外对比及教学启示》。 关键词:英语阅读素养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