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高等教育 > 正文 |
第六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雁云在开幕式上致辞。张雁云回顾了联盟的重要贡献,指出外语教育创新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级,积极推进外语学科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已成为全国外语学科的时代共识。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党中央已对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指出了教育在国家长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推进外语学科的发展,在强国建设中担当新作为、贡献新力量,是外语学科的时代责任。当前,外语学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集中智慧,求变应变,推动中国外语高等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迈入新阶段。 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大学等9所高校的校领导和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的院长在大会做主旨报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以“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专业的价值与意义”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他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需要高度的学科自觉和学科自信,坚守人文性,坚守专业性,借助人工智能赋能,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固本而创新。外语学科发展需要以国家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前瞻性的思考寻找学科创新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以卓越的业绩、贡献,彰显外语学科独特的价值意义,体现外语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欣路副校长聚焦新时代外语专业发展的问题转移与范式调整,他提出外语学科应在人才培养、国别研究 、国际传播和二轨外交上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和水平。面对交叉学科与“外语+专业”的问题,他指出一是要改变封闭的学科意识,二是要避免盲目或低效的学科交叉,推动外语学科自身内涵发展,实现质的提升才是根本之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传添副校长聚焦外语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重任。他表示外语院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外语院校大有作为,应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近年来,广外着力加强非通用语种人才、区域国别、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国际传播、涉外法治、出口管制等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校长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建设情况为例,进行了题为“守正创新,技术赋能,跨界融合,知行合一:构建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发展战略新生态”的主旨报告。四川外国语大学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在构建新文科发展战略生态体系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外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制度保障、突出特色优势,加快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卓越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 天津外国语大学李迎迎校长聚焦新文科视阈下数智赋能外语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天外的改革实践,从创新人才培养锚定新文科航向、人工智能教育激发外语新动能、协同育人平台拓展外语新空间、教育转型助力外语教育新跃升、语言服务开启外语人才新通途探讨了外语教育改革的多元路径。 北京语言大学张宝钧副校长依据外语学科改革的内在逻辑,提出对当前外语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他以批判性视角洞察外语学科,精准剖析外语专业与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及问题,表示每一个学科专业,都有其核心的、特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内容,外语专业教育应明确自己“小而精、少而专”的定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忠秀校长围绕“构建新质生产力,深化数智赋能外语教育改革”作主旨发言。他表示面对以数智化浪潮为重要推动力的新时代,构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力。 上海大学于雪梅副校长回顾了新文科建设第一个五年周期内的主要建设形式,指出新文科建设初期探索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她强调在学科交叉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趋势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外语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之“正”,化大力气夯实外国语言文学之本;另一方面要在新文科理念下不断“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之“新”,在学科交叉、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的思维下不断拓展外国语言文学的内涵广度和深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学科新体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张喜华院长以“AI赋能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发表了主旨报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积极探索AI赋能外语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成果斐然、特色鲜明。她围绕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要求,AI赋能外语教育的应用要求,二外AI赋能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三方面内容,提出AI赋能外语人才培养的反思。 北京大学宁琦副校长聚焦数字人文推动下的外语教育与研究的改革创新,从数字人文对外语学科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赋能三个角度,探讨数字人文对外语学科发展的影响。她指出,外语学科始终敏锐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并在自身学科建设中率先付诸行动。她强调数字人文的核心仍然是人文,数字为人文研究赋能,在人文与科技日益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外语教育的数智化转型已不可逆转,但无论人文学科如何向实证化研究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核心,坚守人文学科的内在定位,坚定人的主体地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王俊菊教授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文科建设现状与思考发表主旨报告。她结合“四新”回顾新文科建设历程,梳理了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以山东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交叉融合、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为例,介绍新文科的未来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苗兴伟院长围绕中国故事的言说内容、叙事蕴涵、宏观结构及话语策略,探讨中国叙事体系的建构和外语学习者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培养文化传播能力应基于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和在文明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分论坛环节,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外语专家围绕“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与专业建设”“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外语课程与教材建设”“教育强国视域下外语人才培养与教师发展”及“数智赋能视域下外语教育改革与创新”四大主题,从人工智能赋能、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外语课程改革等多角度共商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探索,又有详实全面的实践案例,富有启示意义。 年会闭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作闭幕式讲话。他回顾了联盟的发展,总结了本次会议的主旨,向主旨和分论坛发言专家,参会学者以及本次会议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及全体会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至此,第六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年会会议顺利落幕。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成立于2018 年3 月17 日,初始会员单位为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的153家高校。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为理事长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副理事长单位。联盟对接国家“文化走出去”“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等战略,致力于搭建外语学科交流平台,协同推进高质量外语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坚持彰显学科特色,产出高水平教学与研究成果,推进智库服务,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持续提升我国外语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外语学科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