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英语教师网 > 最新动态 > 基础教育 > 正文 |
程晓堂: “双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双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 程晓堂 首先,为什么说“双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双减”是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之所以出台“双减”政策,是因为学生的课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只有负担过重,我们才需要减负。如果负担不重,就不需要减负。学生之所以负担过重,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可能有人会问,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与负担过重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学习得不透彻,掌握得不好,就只好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弥补;校内学习效果不好,只好通过参加校外培训来弥补。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太多,而且作业内容也不尽合理。作为一本学术期刊的主编,笔者经常审读一些如何设计英语课后作业的稿件。然而,审读过程发现,大部分稿件介绍的作业内容与方式都不甚合理。我们不反对布置课后作业,但反对那些不合理的作业和过多的作业。 那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呢?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尽管大家都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低效的,但如果大家去中小学调研,就会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另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如果大家问中学老师在课堂上花时间最多的事情是什么?90%老师会回答“讲”。他们在讲什么呢?讲课文、讲语法、讲词汇、讲语言点。总之一个字,“讲”。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半生不熟。以考代教、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不教的应试教学根深蒂固。笔者曾经问一个大学生:“你们上高中的时候,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你们觉得难不难?”这位同学说:“我们上高中时好像没怎么用过教材”。当然,这位同学的回答可能有些夸张,但这说明在高中英语课堂,教材可能确实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取而代之的是刷题。那么刷题又怎么样呢?大量使用粗制滥造的练习题、考试题,既不利于提高英语能力,也不利于备考。 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原因,具体来讲就是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背诵仍然大行其道,教师总是要求学生背单词、背句型、背对话、背课文。笔者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路上一边走,还一边在背单词、背课文。很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背诵的本质,他们常说学英语就要背。全中国人都知道学英语要背单词,但是背诵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背诵到底是让学生怎么学英语的?这些问题几乎没人思考、研究过。常常有些人总是这样反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该背诵。背唐诗不是为了写诗,因此无法比较。很多老师不能从多角度看待背诵的利与弊,比如说背诵有效果,但是到底有多少效果?背诵与学生学习兴趣有什么关系?学生喜不喜欢背诵?背诵的耗时与其他学习方式的耗时孰多孰少?我们不否认背课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研究和对比同等时间下背课文与其他的学习活动的效果。最近在我的英语语法交流群里,有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她说,现在课文处理词汇大概就是给每人发一本单词本,平时就是老师给学生把重点画出来,让他们自己找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但效果不是很好。她对于课文词汇处理一直以来都很困惑,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办法。我并不是反对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但这种现象和困惑的存在反映了当下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家都知道,词汇教学的方法千千万,词汇教学的书也有很多,但是我们的老师不去看,或者看了不去用,或者尝试使用了但是不去钻研。 低效教学的另一个表现是,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实践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他们坚信讲解、刷题对考试的作用。我曾经在很多场合问老师们,你们说刷题对学生有帮助吗?老师们集体回答有帮助。但是刷题的作用有多大呢?肯定是非常有限的。有的老师认为语言实践确实很重要,能帮助学生学好英语。但是他们认为语言实践活动浪费太多的时间,不如刷题、做题的效果来得快。还有一些老师希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由于以上这些认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机会非常少。我在大学里教英语,所教学生都是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不仅不能流利地表达,而且语法错误、语音错误一大堆。我问他们,你们上中学时在课堂上说英语吗?80%的学生说中学课堂不说英语。这就奇怪了,不说英语,不听英语,这英语怎么能学会? 低效教学的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机械甚至错误地讲解语言知识。一个老师为了讲both的用法,用实物演练,一边展示一边说: Look , I have a pear in my right hand. I have an apple in my left hand. So, in one sentence, I can say, ‘I have both a pear and an apple’. 这句子的语法好像没毛病,但这句话的意思和逻辑有问题。大家看,我有左耳朵,也右耳朵,我用一句话表达“I have both left ear and right ear”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只有别人怀疑你只有一只耳朵的时候,你才会说我两只都有。不能因为有两只耳朵,就说两个都有。所以,这个老师的讲解是错误的,对学生毫无帮助,甚至是会带来误解。 很多老师使用编造的例句去展示或佐证语法规则。我曾见过一个老师讲定语从句,不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语言实例去体会语言的使用,而是编造例句来佐证语法规则。他依次呈现三个句子: I have an apple. I have a red apple. I have an apple that is red. 呈现句子之后,教师指出第三句话是定语从句,然后讲解主句、先行词、连接代词、从句,再让学生造句。这样讲定语从句能使学生能学会定语从句的用法吗?我想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既然可以说“I have a red apple.”,为什么要说“I have an apple that is red.”?多此一举反而会让学生感觉英语中的很多结构是不需要的。 一位老师为了讲虚拟语气创设这样的情景:由于老师个子不高,擦不到黑板最上面的部分,于是请一个学生帮忙,师生进行了互动。正常情况下,老师请学生擦黑板,擦完以后表示感谢就完了,但是他设计了如下对话: T: Thanks a lot. If I were as tall as you, I could clean the blackboard myself. Maybe if I had worked out regularly as a teenager, I would have grown a bit taller, and what do you think can make me taller now? S: You can have a special operation. T: A special operation? That’s a good idea. But it may cost much.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could have such an operation. 这些对话确实把虚拟语气设计进去了。但有真实性吗?有意义吗?符合我们正常人讲话的情况吗? 其实,有效的方法并不难寻。很多老师经常问:“程老师,你说我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你说我们怎么教?”前面我说过,方法千千万,就是我们不知道。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以下是一个语法教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图中两个小孩为什么在岛上。讨论这两个小孩为什么在岛上,就一定要说之前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学生就需要观察、思考、想象甚至猜测,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用英语的过去时态。虽然学生用得不一定准确,但是会尽量去用。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读一则新闻报道来了解这两个小孩发生的事情,最后再听一个录音采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情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反复接触、感知和注意过去时时态的形式以及表达的意义,同时还尝试使用过去时态进行表达。这就是语言实践活动,这就是真正的语言使用,而且把观察、思考、表达都融为一体。 我们再看一个口头形式的语法活动。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来讨论并回答有关他们小时候的一些问题,如:When you were samll, did you use to cry a lot?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认真思考和表达小时候的经历,自然地学习一般过去时态。这就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英语的一种方式。可惜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对这种方式感到很陌生。 除了低效教学问题,练习题质量低下也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以下面的练习题为例。第一题答案A和B都是正确的,只不过使用的语境可能不太一样,表达的意图可能略有差异。有老师就一定认为这个地方要用something 不能用anything,也有老师认为这是个否定句疑问句,应该用anything。这种题设计就不合理。我让中小学老师和大学老师一起做过第二道题,有意思的是大学老师倾向选C但是中小学老师倾向选B。这种题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严格来讲,喝咖啡不是为了解渴,也不完全是为了解乏,它的作用很多。 (1) You look hungry. Don’t you want ____ to eat?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2) -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 No, thanks. I’m not ____. A. hungry B. thirsty C. tired 我们再看一些有关冠词的练习题。这些句子不是完全没问题,但实际上都不利于学生真正把握冠词的使用。离开语境时,冠词的使用是非常不确定的。 还有一些让学生补全句子的练习题。80年代以后,随着标准化考试的推行,这种补全句子的练习题逐渐减少了。然而,随着对试题开放性的关注,以及减少客观题的要求,补全句子题在最近些年又开始复活了。这种题的答案其实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我们的教材只有一种说法,考试给的答案也只有一种。这种练习题对教学也没有作用。脱离了语境,句子改写的方式有很多。要求学生用一种方式改写,尤其是拘泥于教材中的句型来改写是不合理的。 最后一个低效教学的问题是过多使用编造的语言素材。在课堂上一位教师使用了下面这段课文: Yuan Longping is short and thin. He has short straight black hair. He has a round face and small eyes. And he doesn’t wear glasses. He is kind and hard-working. He can also do many things. In his spare time, Dr. Yuan loves playing the violin and listening to music. He likes swimming, too. Many people respect and like him. 这段话描述了袁隆平的外表,包括身高、体重、脸型、发型,介绍了他的性格、业余爱好、工作等。不过,我们想不出这样的语篇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按照一般写作逻辑,如果是介绍袁隆平生平的语篇,应该是不会介绍他的身高、体重、脸型、头发等特征。后来授课老师说这段文字是根据教材的课文改编的。因为授课单元有介绍人物外表的内容,有介绍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还有介绍业余爱好的内容,所以她就编了一个短文,将知识点糅合在一个段落来教。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在教授被动语态时,使用了这么一段话: Last Saturday was Benny’s birthday. We had a party and her cousins were invited. A big birthday cake was eaten and many gifts were sent to Benny, she was very happy. But Benny met a terrible mess, the cup was broken, her new T-shirt was washed by me because it was dirty. How angry I was. 这段话确实有很多被动语态,但是这些被动语态使用得不恰当。笔者请很多老师读过这段话,有90%的老师都会觉得这段话写得很乱。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由于老师刻意用被动语态,在本来该用主动语态时用了被动语态,这样会让学生对什么时候使用什么语态产生疑惑。我曾经把这段话的最后两句翻译成中文读给一个五岁的孩子听,并问他的感受。这个小孩说:“衣服被你洗了,你生什么气?”一个五岁的小孩儿都感觉这句话有问题,说明这段话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被动语态。 最后总结一下,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资源不公平,发展不均衡等等,但是课堂的教学效率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掌握,就需要做很多作业、刷很多题。有时在学校刷题不够,还要到校外去刷题。减轻学生负担应该通盘考虑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反复强调课堂教学效率低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说把课堂教学搞好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双减”与考试也有关系。考试不改革,考试不优化,“双减”也减不下来。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既可以减轻校内学习负担,也可以减轻校外培训的负担。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双减”助一臂之力。 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育、外语教师教育等。 关键词:双减 |
Most Popular
热点翻译
|
主办单位:中国日报社 Copyright by 21st Century English Education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网站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ICP备202406607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664号 |
中报二十一世纪(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